罗京走的那天,想看完《新闻联播》才闭眼。 ICU里插着临时信号线,19:28播完,19:30心跳停了。 不是英雄主义,是命里长在骨头里的责任。 他死后,央视破例把“金话筒终身成就”给了逝者。 25票赞成,没人说“不合适”。 观众来信里写:“听他声音,心里就踏实。 ” 现在这些声音被做成音频包,放进肿瘤科病房,陪人最后一程。 李修平贴了37次病床前,也贴了37年工位。 如今新闻部每台剪辑机左上角,都贴着蓝胶纸: “把命给了新闻,我们把健康留给自己。 ” 夜班不准硬撑,疲劳超80分必须打卡走人——这叫“罗京条款”。 技术把差错压到十万分之七,比他当年还低。 可没人敢说,自己比他更稳。 他播了二十年,没念错一个字。 不是天赋,是命都押在话筒上。 他走了十六年,重播还在放。 有人凌晨三点开着,当安眠曲。 不是怀旧,是知道: 有些声音,值得用命去守。 但别学他——命,只有一条。
罗京走的那天,想看完《新闻联播》才闭眼。 ICU里插着临时信号线,19:28播完
断肠人不在天涯
2025-10-03 22:48:49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