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学校盖了家属楼,学校提供地皮,老师自愿报名,个人集资盖楼,均价600元,120平的房子加上20平车库,10平的储藏室,总价9万元。 实则是当年对教育工作者的专属保障 。 那会儿工资水平普遍不高,教师月薪也就几百块,9万对普通家庭来说,也是攒好几年才能凑齐的“巨款” 。学校出地皮、老师自愿集资,本质是解决教职工住房难题,让大家能安心教书,这种“按需分配”的福利模式,藏着对教育行业的重视 。 现在回头看觉得划算,可在当时,是老师们用信任和积蓄,换来了一个安稳的家 。这不是简单的“低价买房”,而是特定时代下,对劳动者的一种切实回馈 。 你们身边有当年买了集资房的长辈吗?他们现在提起这事,是不是还满是感慨 ?
45岁以上的老师好幸福呀!过了45岁,我感觉当老师越来越轻松了。首先,学校不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