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毫无专业背景的周恩来,发明了一套电台密码系统,国民党密码破译第一高手

寒星伴月念情长 2025-10-04 15:27:52

1930年,毫无专业背景的周恩来,发明了一套电台密码系统,国民党密码破译第一高手黄季弼,带了一群高手绞尽脑汁却始终无法破译! 1930年11月,设在香港的中共地下无线电台遭到了破坏。 当时,我党的电台密码十分简单,敌人通过分析字频、结合上下文推测,就能破获电报的内容。 香港的地下电台被敌人查获后,敌人还掌握我党的电台密码,并发报进行挑衅:“你们的朋友情况很好,现在在监狱里!” 周恩来知道这个情况后,就认为,如果没有绝对的安全密码,那么党的核心通信,就没有秘密可言。 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决定研制一种让敌人无法破译的密码系统。 周恩来并没有电讯方面的专业背景,可聪明机智的他,却研制了一套绝对安全的电台密码系统。 周恩来有个代号叫“伍豪”,他就给这套新的密码系统取名“豪密”。 “豪密”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发报方、收报方都需要拿一本完全相同的书,这本书便是密码底本。 发报方在发电报的时候,不是直接发文字内容,而是发一组代表书中特定位置的数字代码,这串数字代码,就代表一本书中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 因为同一个字,在一本书中可能多次出现,那么这个字,就可以使用好几个数字代码,具体使用哪一个数字代码,完全随机,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这样一来,哪怕发出去的电报被敌人截获了,敌人得到的,也只是一串毫无规律的数字。 而这本书,就可以称之为密码本。 如果没有完全相同的密码本,就不可能解读出这串数字的含义。 1931年3月,任弼时率中央代表团前往中央苏区。 临行前,周恩来就把自己编制的“豪密”交给了任弼时。 1931年9月,上海党中央的电台和苏区中央局的电台首次实现了通信,当时,周恩来在上海用“豪密”发了第一份电报:“任弼时同志是否抵达中央苏区?” 苏区回电:“弼时安全抵达了。” 这是“豪密”的首次使用。 一开始,“豪密”只用党中央和苏区的通信,后来逐渐扩展到各个根据地和野战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豪密”是一种密码系统,而不是固定的密码本,根据需要,“豪密”可以随时更换基础密码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通信对象,使用不同的密码底本,其灵活性和安全性非常强。 为了破译“豪密”,国民党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蒋介石甚至亲自下令,要求国民党密码破译第一高手黄季弼组织人手对“豪密”进行专门研究。 然而,黄季弼带了一群高手研究了两个多月,不得不放弃:“时经两月,毫无头绪,实属无从着手。” “豪密”原理虽简单,但随机性太强了,除非密码本落到了敌人手中,不然敌人绝无破译的可能。 而且就算密码本落到敌人手中,我党也可以随时更换新的密码本。 自1931年首次使用以来,到1949年全国解放,“豪密”一直都是党内的核心密码体制。

0 阅读:164

猜你喜欢

寒星伴月念情长

寒星伴月念情长

寒星伴月念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