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女版安倍晋三” #高市早苗或成日本首个女首相#当64岁的高市早苗在

趣逗萌宝侠 2025-10-04 21:07:06

高市早苗:“女版安倍晋三” #高市早苗或成日本首个女首相# 当64岁的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胜出,日本政治史即将迎来首位女性首相的纪录,但这位打破性别壁垒的政客,身上却始终贴着与“进步”无关的标签——“女版安倍晋三”。从神户大学的普通学子到搅动日本政坛的右翼核心,她的人生轨迹既藏着个人野心的攀爬,更刻着安倍保守主义遗产的深刻烙印,而其强硬的对华立场与频发的争议言行,也让这场“历史性突破”充满了对地区稳定的潜在风险。 高市早苗的早年经历,与传统日本政客的精英路径截然不同。出生于奈良县普通家庭的她,曾因父母要供弟弟上学,放弃庆应、早稻田两所顶尖私立大学,选择学费更低的国立神户大学;年轻时痴迷音乐,自组重金属乐队担任鼓手的经历,更与她如今严肃刻板的政客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彼时的她或许以撒切尔夫人为偶像,但真正让她踏入政治核心的,是安倍晋三的持续提携与理念共鸣。 1993年涉足政坛时,高市早苗仍是“政治素人”,而2006年成为安倍首届内阁成员,是她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在安倍的助力下,她一路打破性别桎梏:自民党首位女性政务调查会长、日本首位女性总务大臣,多项“第一”的背后,是对安倍政策的绝对追随。安倍二次执政期间,她不仅全盘承接“安倍经济学”的核心逻辑,更在修宪、安保等关键议题上与安倍保持高度一致,这种“理念契合+政治扶持”的组合,让“女版安倍”的标签逐渐固化。2021年首次参选自民党总裁时,她便获得安倍晋三的公开支持,即便未能胜出仍显著提升了党内曝光度。即便在安倍卸任后,她仍三次冲击自民党总裁之位,从2021年首轮出局到2024年惜败石破茂,最终在2025年成功登顶,本质上是安倍阵营在自民党内部影响力的延续。 “女版安倍”的核心特质,远不止政治上的扶持关系,更在于对安倍右翼理念的全盘继承,而靖国神社参拜与对华强硬立场,正是这一特质的两大显性符号。从2014年到2025年的12年间,高市早苗11次参拜靖国神社,仅2018年无公开记录,频率之高在日本现役政客中极为罕见。2021年参选自民党总裁时,她甚至公开宣称“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会继续参拜”,将对二战战犯的“缅怀”包装成“国民义务”,完全无视靖国神社所承载的侵略历史记忆,这种态度与安倍时期的历史修正主义如出一辙。 在对华议题上,高市早苗的强硬更具攻击性。她多次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歪曲为“地区安全隐患”,甚至在担任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期间,声称要“密切监视中国”以“保护日本安全”;更荒谬的是,她竟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对外侵略定义为“自卫战争”,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反对甲级战犯分祀与建立国立追悼设施,在历史认知问题上摆出彻底的右翼姿态。这种言行不仅违背历史事实,更对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造成直接冲击,成为她执政后对华政策的重要隐患。 尽管高市早苗即将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但她接手的并非稳定的政治局面,而是自民党“双少数执政”的烂摊子,未来执政之路将面临多重难以突破的现实挑战。 首先是国会席位的制约。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如今在国会参众两院均失去多数席位,高市要想通过任何政策法案,都需与在野党反复协商,甚至可能因在野党反对而陷入停滞。尤其在她力推的修宪、提高防卫预算等议题上,不仅在野党明确反对,自民党内温和派也存在分歧,政策推进难度远超安倍执政时期。 其次是党内矛盾与民众信任危机。自民党近期深陷“黑金”丑闻,对丑闻的敷衍处理已引发民众不满,而此前因党内斗争导致石破茂辞职,进一步加剧了自民党的形象危机。民调显示,民众对自公政权的支持率持续下滑,高市作为“安倍阵营”的代表,难以摆脱党内派系斗争的牵制,也难以快速修复民众对自民党的信任。 最后是经济与外交的双重压力。国内层面,物价上涨、工资停滞、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已困扰日本多年,高市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虽延续了“安倍经济学”的扩张逻辑,甚至抛出零消费税构想,但缺乏具体落地路径,能否缓解民生困境存疑;外交层面,日美关税协议的执行仍存不确定性,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施压未减,而她的右翼立场又可能激化与周边邻国的矛盾,使日本陷入外交孤立风险。 她的崛起并非日本政治的“进步”,而是保守主义与右翼势力的延续。作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她或许能在性别平等议题上留下象征性意义,但从历史认知、对华政策到执政能力来看,她更可能成为安倍政治遗产的“继承者”,而非日本政治的“改革者”。未来,如何在“少数执政”的困境中平衡党内矛盾、应对民生问题,如何处理与中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将是她必须面对的考验,而这些考验的结果,不仅关乎她的执政寿命,更将影响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格局。

0 阅读: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