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披露:最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警告台湾,两岸军事冲突时“不要对美国人要求过

鉴清评趣 2025-10-07 10:48:30

美媒披露:最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警告台湾,两岸军事冲突时“不要对美国人要求过高”,美军将“不直接出兵协防台湾”,而是“远距离援助”,并由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发挥更积极作用”。该战略报告主导者、美国副防长柯尔比此前施压日澳,但日澳都回避作答,释出“你美国不参与,一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作派,凭什么让我们上前线当炮灰”的质疑,显示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干涉势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解放军实力的忌惮。 2025年7月,他在与日澳防务官员会谈时抛出尖锐问题:“若中美因台湾问题冲突,你们如何配合?”这一提问打破惯例,将盟友推向表态前沿。 但日澳的回应却出乎美方预料——日本防卫省以“需依据宪法及国际法逐案处理”回避,澳大利亚则明确表示“不会提前承诺军事干预”。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态度,实则是两国对美国战略意图的清醒认知。 美国战略收缩的根源,在于其军事干预的成本已远超承受能力。根据兰德公司2025年6月发布的报告,若美军直接介入台海冲突,仅首轮打击阶段就可能损失超过30%的舰载机联队,而解放军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与055型驱逐舰构成的区域拒止体系,已能对第二岛链内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防部2025年预算显示,亚太地区军费虽增长15%,但其中60%需用于关岛基地扩建与远程导弹部署,直接介入台海的资源空间已被严重压缩。 日澳的拒绝并非偶然。美国以“关税+军费”双施压的手段,在两国引发强烈反弹。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2023财年对美汽车出口额占其整车外销的37%,但对华出口占比达41%。 若美国加征25%关税,丰田等车企在美利润将下降15%;但若中国实施反制,日本在华合资厂可能全面停摆,利润蒸发40%。这种“丢美国市场疼,丢中国市场要命”的算计,让东京选择用宪法条款作为挡箭牌。 澳大利亚的抉择更具戏剧性。美国要求其将军费提升至GDP的3.5%,但澳方核潜艇采购计划已留下3680亿澳元预算缺口。 更现实的是,澳大利亚对华铁矿石、天然气出口额超1150亿澳元,占其总出口三成以上,而对美活牛与红酒出口仅占4.2%。当绿党议员在国会举着“别拿医保换潜艇”的标语时,堪培拉政府不得不考虑:为美国战略牺牲对华贸易,是否值得? 美国战略转向的另一重压力,来自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成果。2025年“联合利剑-2025”演习中,歼-35隐形战机12秒锁定台北指挥中枢,东风-17导弹在台军雷达开机瞬间完成坐标捕捉。 这些场景背后,是解放军20年军事投资构建的非对称优势——卫星群对全球热点分钟级重访、火箭军电磁干扰下98%精度命中移动靶、合成旅信息化水平相当于俄军3个传统团。 美军内部报告的描述更直白:在台海模拟冲突中,解放军首轮打击可在10分钟内饱和攻击1500公里内200个目标,而美军“分布式海上作战”理论下的舰载机出勤率,因F-22老化与F-15C禁飞问题,实际作战效能不足设计值的40%。这种技术代差,让五角大楼不得不承认“没人顶得住解放军首轮打击”。 美国战略收缩的本质,是霸权成本与收益的失衡。特朗普时期“美国优先”政策已抽空拉美后院,拜登政府虽试图重构印太同盟,但日澳的回避表态证明,盟友更关注自身经济安全而非美国战略目标。 当美国要求盟友为台海冲突“发挥积极作用”时,东京与堪培拉的选择折射出多极化时代的现实——国家利益优先于意识形态捆绑。 这场战略博弈的终局,或许早已写在历史规律中。从越南战争到阿富汗撤军,美国过去40年未赢得任何一场大规模冲突,而解放军通过维和行动与抗震救灾积累的软实力,正重塑地区安全认知。 当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草案警告台湾“不要对美国人要求过高”时,它实际承认了一个事实:台海问题的解决主导权,始终在中国手中。 台海局势的未来,究竟会走向和平统一还是外部干预引发的冲突?美国同盟体系的裂痕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