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岔气了!”江苏常州,一男子骑行时口渴,就在小区超市花3元买了瓶饮料,他喝了一口后,直接吐了出来,并询问店主:“怎么是油”,谁料,店主信誓旦旦保证是饮料,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意外,网友:我怎么就遇不到这种好事? 秋日的常州,阳光依旧带着燥热,骑行爱好者陈先生(化名)结束了长达20公里的城郊骑行,汗水浸透了骑行服,喉咙干得像要冒烟,他拐进居住的小区,一眼就看到了门口那家开了五年的“便民小超”,仿佛看到了救命的甘泉。 “老板,来瓶最解渴的功能饮料!”陈先生推开门,语气里满是急切,便利店老板李哥(化名)正低头整理货架,闻言抬头露出憨厚的笑:“巧了,刚到的‘新款功能饮’,专为运动人士设计,补充能量贼快,才3块钱!”他顺手从饮料区最显眼的位置拿起一瓶“黄澄澄”的液体递了过去。 付完钱后出了门,陈先生拧开瓶盖,仰脖就灌了一大口——下一秒,一股浓烈的油脂味在口腔炸开,滑腻的触感顺着喉咙往下爬,胃里瞬间翻江倒海。 他猛地弯腰,对着店门口的花坛就吐了起来,半晌才缓过劲,折返回去举着瓶子质问:“李哥,你这‘功能饮料’怎么一股油味?” 李哥凑过来一看,脸“唰”地白了:“哎哟!这不是我前几天进的食用油吗?怎么跑到饮料区来了!”他挠着头,一脸无辜又搞笑地嘟囔:“我说怎么这‘饮料’卖得这么快,你们买了油咋不回家炒菜,还偷偷当饮料喝?” 这场“油饮乌龙”的视频被陈先生的朋友发到网上后,瞬间引爆了舆论,有网友扒出,这瓶被错卖的食用油和某款功能饮料的瓶身设计高度相似,都是透明黄瓶+紫色瓶盖,不仔细看极易混淆。 而李哥的便利店货架布局本就有些杂乱,食用油区和饮料区仅隔了一个货架,估计是他补货时一时疏忽,把油错摆了过去。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李哥后来在整理库存时发现,这批“跨界”的“功能饮料”已经卖出了很多瓶,他赶紧在小区业主群里紧急通知,才发现不少居民的反应堪称“大型社死现场”:有阿姨拿回家“炒菜”,说这油“香味不对劲,炒的菜还腻口”,有学生当成饮料带去学校,喝了一口被同学嘲笑“品味独特”,还有人发现不对,但觉得“3块钱买不了吃亏”,默默把油倒进了厨房…… 食品安全专家对此表示,虽然食用油少量误饮不会造成严重健康问题,但这种商品混淆的情况存在极大隐患。“如果是其他化工液体或过期油脂,后果不堪设想。商家必须规范商品陈列,消费者也应养成核对商品信息的习惯。” 网友们的评论更是把欢乐值拉满: 有网友说:“建议商家推出‘油饮套餐’,既能解渴又能炒菜,实现‘一瓶双用’!” 还有网友说:“教大家一个辨别方法:摇一摇,有泡沫的是饮料,没泡沫的……可能是油!” 也有网友说:“这波操作让我怀疑,老板是不是在悄悄测试‘人类对油脂饮料的接受度’?” 这场乌龙也让人们关注到社区便利店的运营细节,李哥事后坦言,自己一个人看店,有时忙起来确实会犯糊涂,“以后一定把油和饮料区隔远点,再给每个商品贴个大字标签!”他还主动联系了所有买过“油饮”的顾客,全额退款并送上了真正的功能饮料作为补偿。 生活中的意外有时比剧本还精彩,这场“油饮惊魂”虽然以搞笑收场,却也给商家和消费者都提了个醒:商家多一份细心,消费者多一份留意,才能让类似的乌龙少一份“惊吓”,多一份“笑料”之后的安心。
“笑岔气了!”江苏常州,一男子骑行时口渴,就在小区超市花3元买了瓶饮料,他喝了一
小张主张
2025-10-10 12:25:5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