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诺奖获得者假设失去当前诺奖成果还仍然可以获得诺奖的? 假设他的成果没有获得诺奖,他仍然可以靠其他成果或者他仍然可以再次通过研发继续拿诺奖? ------------------------------------ 首先排除爱因斯坦这个大bug,这个人太玄幻了。 除掉现在贡献还能稳拿诺奖的恐怕绕不开黄金时代后的美苏双子星——费曼和朗道。 对朗道诺奖的颁发本身就源自一个突然意外,即朗道车祸,所以诺奖委员会必须立刻把这个奖发下去,而在朗道的诸多贡献中,最后颁奖理由主要强调的是他在液氦方面的研究。那么对于当时的诺奖委员会来说,即便不用液氦这个理由,也还有几个同样重量级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朗道费米液体理论、二级相变理论或者密度矩阵。 其中恐怕对如今凝聚态影响最深刻的就是费米液体理论,这算是凝聚态物理的根基,定义了如今理解弱关联系统的基本范式。在这个框架下所有性质想怎么算怎么算,电导、热容、磁化率等等,甚至连非平衡态性质也能搞,简直是凝聚态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理论框架。这个工作就应该拿诺奖。 再说费曼。费曼已有的诺奖是和重整化相关,这个贡献当然足够重要,但却并不是大伙提到费曼第一个想起来的工作。一般物理人提到费曼,第一反应多半是路径积分和费曼图,后者当然作为一种微扰技术的表述方式和诺奖应该没太多关系(而且个人很不喜欢费曼图,而喜欢Schwinger的做法)。但路径积分作为量子力学的一种基本语言,更是作为量子场论的最完美语言,搞个诺奖不过分。但客观来讲,诺奖委员会确实不太喜欢给这种工作颁奖,框架性工作还是略显吃亏。 最后再提一下玻恩,玻恩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理论家,我也经常读他的回忆录,他研究风格很扎实,贡献也足够深刻,特别是他带领的哥廷根阵营在量子力学建立过程中影响也巨大,但唯一问题是确实有些倒霉。50年代给他的诺奖看起来像是对他当年量子力学建立贡献的补偿,以至于发得有些奇葩——他的颁奖理由是波函数诠释,当和他分享诺奖的Walther Bothe则是因为——符合法以及基于此的发现(粒子实验方法的相关工作),二者合并在一年怎么看都很奇怪。而反过来,即便玻恩没有因为这个几率诠释拿奖,也多半会因为他在量子力学建立过程中的其他重要贡献拿。不过最恰当的拿法其实应当是,在1933年干脆海森堡、玻恩(或者加约当)一起直接分享诺奖。
3号在我心中最出彩,我选3号,你会选几号呢?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