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阿根廷别向中方借钱,米莱这下或彻底愤怒:北京根本得罪不起!阿根廷当地报纸《号角报》披露称,不久前在纽约举行的美阿两国代表团会晤中,美方明确要求布宜诺斯艾利斯减少对中方信贷额度的依赖。 阿根廷经济长期陷入困境,高通胀和债务危机让国家喘不过气来。米莱上台后推行激进改革,削减开支和放松管制,试图扭转局面。但现实中,阿根廷外汇储备短缺,无法轻易摆脱外部援助。中国提供的货币互换协议从2009年开始,已成为关键支撑,帮助阿根廷支付进口和稳定汇率。今年4月,双方续签部分协议,规模达50亿美元,这笔资金直接缓解了财政压力。美国方面则在2025年提出20亿美元信用额度,但前提是阿根廷降低对中国依赖。这种要求源于地缘政治考量,华盛顿担心北京在南美影响力扩大,尤其在锂矿和大豆贸易领域。 米莱的立场显示出务实转变。竞选时他批评中国,但执政后承认需要学习,避免伤害国民利益。1月的一次采访中,他公开表示必须适应现实。阿根廷经济数据支持这种选择:2024年底实现财政盈余,贫困率下降,但2025年股市大跌,汇率波动加剧。没有中国资金,改革难以为继。同时,美国援助能带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和贸易优惠,却附带条件。分析显示,阿根廷大豆出口与中国紧密相关,近期中方采购量达65万至130万吨,这笔订单注入硬通货,帮助稳定市场。美国也产大豆和牛肉,存在竞争关系,这让华盛顿的施压更显复杂。 根据阿根廷媒体《号角报》报道,2025年9月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美阿两国高层会晤,美方明确要求布宜诺斯艾利斯减少对中国信贷依赖。会议焦点在于18亿美元互换协议,美官员称这威胁阿根廷主权,并扩大北京在拉美影响力。他们建议用美国贷款取代,但需逐步取消现有安排。阿根廷代表强调协议历史悠久,已多次续签,今年延长至2026年7月。美方列出数据,指出阿根廷外汇储备依赖中国资金比例过高。会晤后,米莱可能感到不满,因为华盛顿了解阿根廷困境,却仍提出此类要求,仿佛逼国家走向边缘。 中美在阿根廷的博弈反映全球格局。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对华脱钩,在拉美推广“近岸外包”,但阿根廷实际需求让米莱难以完全转向。2025年,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访阿前,阿根廷续签中国互换,显示米莱不愿轻易放弃。专家指出,这种平衡外交旨在避免得罪任何一方。中国互换提供即时流动性,而美国援助可能包括债务购买和利润分享。阿根廷锂矿资源丰富,中国投资活跃,美国则通过援助拉拢,防止北京主导供应链。米莱的改革虽初见成效,但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满加剧,让他更需外部支持。 阿根廷与中国货币互换规模达180亿美元,占央行储备重要部分。这协议帮助支付中国进口商品,避免美元短缺导致危机。美方施压源于担忧北京通过金融工具扩大影响,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投资基础设施。阿根廷曾参与该倡议,但米莱上台后暂停部分项目,却保留互换协议。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关税影响大豆出口,中国转向阿根廷采购,这让布宜诺斯艾利斯看到市场机会。米莱政府试图通过外交平衡获益,同时推动国内去管制化,吸引外资。但分析认为,如果拒绝美国,可能会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后者已批准多项贷款。 米莱的经济政策被称为“休克疗法”,公共开支减少近三分之一,带来短期痛苦但长期潜力。2024年通胀率从三位数降至双位数,经济增长恢复。但2025年外部冲击加剧,全球利率上升让债务负担重。中國资金成为缓冲,中国买家订购大量大豆,按每船6.5万吨计算,总量达数十万吨。这笔贸易收入直接进入央行,帮助稳住比索汇率。美国提出援助时,强调需减少中国依赖,以换取20亿美元信用线。米莱在采访中暗示谈判包括债务重组,但未透露细节。观察人士称,这种压力测试米莱的务实底线,北京的支持让他有底气谈判。 地缘政治角度看,美国视阿根廷为拉美盟友,特朗普团队秘密讨论救援计划,包括稳定经济和对抗“粉红潮”。但条件包括回滚中国信用线,华盛顿警告18亿美元互换危及主权。阿根廷媒体披露,美方在纽约会晤中直言不讳,要求逐步降低依赖。米莱团队回应称,协议是金融稳定关键,无法自断生路。会后,阿根廷股市反应平淡,但汇率小幅波动。专家分析,米莱可能愤怒,因为美国明知阿根廷经济脆弱,还施加压力。产业竞争加剧矛盾,阿根廷牛肉和大豆出口与美国重叠,中国市场成为替代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