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

谈古论今朝 2025-10-10 21:46:32

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的吴学成带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被赶出了出租房,流落台北街头,无人敢收留。 没人敢收留不是大家冷血,是当时台北的白色恐怖太吓人了——只要跟“叛国罪”沾边,谁沾谁倒霉,就算是没成年的孩子,也有宪兵暗地里盯着,没人愿意拿全家的安危赌一把。其实查台湾地区的《战后台湾白色恐怖档案》还有大陆的史料能明确查到,吴石根本不是“叛国者”,他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还顶着国军中将参谋次长的头衔,手里攥着台湾防务部署、兵力调配的核心情报,一门心思要传给大陆,就是为了早日推进国家统一,可这份大义,在当时的台北却成了“死罪”。 16岁的吴学成那时候刚读高一,之前跟着父亲吴石在台北的出租屋里过着安稳日子,每天放学还能帮母亲搭把手照顾弟弟,周末父子仨还会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可父亲一被捕,家里的天就塌了,母亲早几年在大陆病逝,家里就剩他们兄弟俩,没了顶梁柱,连房租都交不起。房东赶他们那天,脸涨得通红,手都在抖,不是狠心,是前一天刚有宪兵来盘问,说再留吴石家人,就以“同党嫌疑”抓他,最后只给了兄弟俩一个旧布包,装着两件打补丁的衣服和五块零钱,连吴石留下的旧钢笔都不让带。 吴学成牵着弟弟吴健成的手,一步一步挪出出租屋,街上的店铺都关着半扇门,路过的人要么低头快走,要么绕着他们走,没人敢多问一句。7岁的吴健成饿了就拽着哥哥的衣角哭,含糊地喊“要爸爸,要吃饭”,吴学成蹲下来,用袖子擦了擦弟弟的眼泪,自己的喉咙却堵得慌——他也想爸爸,可他知道爸爸回不来了,现在他是弟弟唯一的依靠,不能哭。 白天的时候,吴学成就带着弟弟去街边捡空瓶子、废纸,攒够了就换两个白面馒头,自己只吃小半个,剩下的都给弟弟;晚上没地方去,就躲在菜市场旁边的骑楼下,用捡来的破麻袋铺在地上,把弟弟搂在怀里挡风寒。有一次遇到父亲以前的老部下,是个姓陈的营长,远远看见他们兄弟俩,赶紧躲到电线杆后面,等巡逻的宪兵走了,才偷偷跑过来塞给他们一包饼干,转身就跑,跑的时候还回头喊“别跟人说见过我”——那时候就算是跟吴石有过旧交,都怕被安上“通共”的罪名,连偷偷帮忙都要提心吊胆。 吴学成没怨过那个老部下,他知道大家都难,更没怨过父亲。有天晚上弟弟睡着了,他摸着布包里仅存的一张父亲的小照片,心里憋着劲:爸爸是为了正经事走的,我得把弟弟好好带大,不能让他受冻挨饿,更不能让爸爸的心血白费。后来他找了个工地搬砖的活,16岁的年纪,个子还没完全长开,却要扛着几十斤的砖来回跑,手上磨出了血泡,晚上疼得睡不着,也不敢跟弟弟说,就偷偷用清水洗一洗。 工地的工头知道他是吴石的儿子,没赶他走,只跟他说“少说话,多干活,没人问就别提你爸”,偶尔还会多给他一碗稀粥。就靠着这份活,兄弟俩总算不用再睡骑楼下,能住在工地的简易工棚里,虽然还是苦,可至少有口热饭吃,有地方遮风挡雨。吴学成一直记着工头的情,也记着父亲的初心,后来不管日子多难,都没让弟弟学坏,还想着法教弟弟认字,就怕弟弟耽误了前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95

猜你喜欢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