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晚年回忆炮击金门:如果晚打五分钟,胡琏必死无疑! 1958年8月23日中午,金门岛上空突然传来刺耳的呼啸声,胡琏刚推开地下指挥所的厚重铁门,炮弹就落下来了。 咱得先说说胡琏这人,1958年那会儿他可不是普通军官,是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部的“一把手”,手里攥着金门守军的指挥权。在此之前,他在解放战争里就好几次闯过“鬼门关”,比如双堆集战役时,他带着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残部突围,腿都受了伤还能跑掉,当时不少人说他“命硬”,可这次炮击金门,“硬命”差点就扛不住。 再看指挥这次炮击的叶飞将军,当时他是福州军区司令员,要知道,炮击金门这么大的事,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根据《叶飞回忆录》里的记载,早在炮击前几个月,他就带着参谋团队反复侦察金门,小到守军的换岗时间,大到指挥中枢的位置,都摸得一清二楚。之所以选在8月23日中午,就是摸清了胡琏有中午开作战会、会后查阵地的习惯,算准了他那会儿会进出指挥所。 当时我军集中了300多门火炮,全都瞄准了金门的指挥中枢、弹药库和机场,胡琏的地下指挥所更是重点目标。有史料记载,那天胡琏开完会,跟参谋交代完后续部署,才慢悠悠走向指挥所大门,刚把那扇厚得能挡子弹的铁门推开一条缝,第一波炮弹就砸在了指挥所周围。他吓得赶紧往旁边的掩体里钻,回头再看,铁门被炮弹碎片砸得坑坑洼洼,指挥所门口的几名卫兵当场牺牲,要是他晚走五分钟,要么被堵在指挥所里,要么就成了炮火下的目标,根本没机会躲。 可能有人会说,这就是巧合,可实际上,这“巧合”背后全是我军的精准部署。叶飞将军晚年回忆时还说过,炮击前特意核对了三次情报,确认胡琏当天会在指挥所开会,才最终定了炮击时间。而且咱得明确一点,我军炮击金门,核心不是为了消灭胡琏这个人,而是要遏制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图谋,更要反击美国在台湾海峡搞“两个中国”的阴谋——那时候美国军舰老在台湾海峡晃悠,还帮国民党运输物资,炮击金门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容干涉。 胡琏作为金门的最高指挥官,是国民党分裂势力的重要棋子,打击他的指挥所,就是要敲山震虎,让国民党守军知道,他们的核心力量始终在我军的掌控范围内。后来也能看到,这次炮击之后,国民党守军在金门的气焰明显弱了,美国也不敢轻易派军舰靠近金门海域,这正是叶飞将军战略眼光的体现——既精准打击了敌人,又把握好了分寸,没给美国扩大干涉的借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叶飞晚年回忆炮击金门:如果晚打五分钟,胡琏必死无疑! 1958年8月23日中
谈古论今朝
2025-10-10 22:48:49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