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为何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个人,可国际空间站却足足有十几人?这么说吧,空间站就是我们的私人别墅,能够最大化给自己人用,而国际空间站属于是群租房,是由好几个国家共用的,所以他们只能挤一挤。 国际空间站是16个国家凑钱凑技术搞起来的,打从一开始就带着妥协的基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搭建,那会儿的设计思路现在看早就过时了。 多国合作听着热闹,实际麻烦一大堆,每个国家都要占地方、派人员,接口和设备得兼容十几套标准,最后弄得整个结构又大又复杂。 所谓的能住十几人,根本不是常规操作,那是特殊情况下的临时状况,要么是航天器出问题宇航员没法按时走,要么是多国人员集中交接,硬生生挤出来的数字。 正常设计的常驻人数也就六个左右,超过这个数就得有人把睡袋挂在墙上,连转身都费劲,资源供应更是紧张得要命。 美国前宇航局局长都吐槽过,这空间站就是政治妥协的产物,实用效率根本没放在第一位,再看咱们的空间站,路子完全不一样。 从头到尾都是自己设计建造,没有别人指手画脚,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从核心舱到两个实验舱,构型简洁又高效,核心舱管生活控制,问天舱搞生命科学,梦天舱做微重力实验,没用的冗余设计一点没有。 偶尔乘组轮换的时候能到六个人,这时候问天舱的备用卧室刚好派上用场,一点不挤,生活设施都是最新的,水和氧气循环利用效率特别高,住着舒服还省资源。 别小看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一点不差,大型机械臂能精准操作,货物气闸舱能自动运东西出舱,太阳翼发电效率比国际空间站高不少。 关键是所有核心元器件都是自己的,不用看别人脸色,想升级想维护都特别方便,不会像国际空间站那样,因为国家多协调不顺耽误事。 咱们的设计理念就是够用就行,不贪大求全,航天总师早就说过,规模刚刚好,实用最重要,这就好比建房子,不是越大越好,关键得符合自己的需求。 国际空间站那四百多吨的重量,九百多立方米的空间,看着唬人,可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维持运转上,真正用在科研的效率反而不高。 咱们的空间站虽然轻,可科研设备占比高,供电支持也足,出成果的速度一点不慢,还有使用寿命的问题,国际空间站早就超期服役了,俄罗斯好几次说要退出,各国对后续投入也没达成一致,能不能撑到计划的年限都不好说。 咱们的空间站刚进入应用阶段,设计寿命十年,保养得好还能延长,后续想扩建加舱段也完全没问题,主动权全在自己手里。 一个是拼凑出来的大杂院,天天为分摊费用、分配空间闹别扭,一个是量身打造的精装房,住着舒服、用着顺手,还能随时升级,这背后体现的,是自主创新带来的底气和从容。 航天事业拼的不是一时的规模,咱们不跟别人比大小,只跟自己比进步,这种稳扎稳打的路子,才是真正的长远之计。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这种不攀比、重实用的发展思路,是不是更值得认可?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
【14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