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团长张体学用望远镜偷偷观察日军据点时,因为望远镜反光暴露位置,

浅笑对风吟 2025-10-12 00:36:50

1940年,新四军团长张体学用望远镜偷偷观察日军据点时,因为望远镜反光暴露位置,日军一下子就围了过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0年盛夏的鄂东山区,竹林在湿热的风中发出沙沙声响。 张体学拨开挡在眼前的竹叶,举起望远镜的手微微颤抖。 他已经在这个隐蔽点潜伏了整整六个小时。 汗水沿着他年轻的脸颊滑落,在洗得发白的粗布衫上留下深色印记。 这位25岁的政委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他16岁就参加了红军,经历过长征的艰苦考验,如今肩负着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重任。 望远镜里,日军据点清晰可见。 哨兵在瞭望塔上踱步,军营里升起袅袅炊烟。 张体学仔细记录着布防细节,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 突然,一道刺眼的反光从望远镜镜片上闪过。 张体学心里一紧,立即意识到不妙。 几乎同时,日军哨塔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 他迅速收起装备,竹叶在急促的动作中簌簌落下。 日军士兵从三个方向包抄过来,枪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 张体学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竹林间灵活穿梭。 他的布鞋被尖锐的碎石划破,脚底传来阵阵刺痛,但追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转过一个山坳,他看见前方田野里有位老农正在弯腰插秧。 老农古铜色的脊背在烈日下闪着油光,裤腿高高卷起,赤脚深深陷在泥田里。 "老乡!"张体学喘着粗气跑到田埂边。 老农直起腰,用搭在肩头的汗巾擦了把脸,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 他看了看浑身狼狈的年轻人,又望了望远处追来的日军,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农突然抬起沾满泥浆的脚,将张体学踹进了旁边的水田。 泥水四溅中,老农大声呵斥:"你个不争气的东西,整天游手好闲!" 这时日军士兵已经赶到,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老农立即换上一副讨好的表情,用当地方言向带队的日军军官解释:"太君,这是在教训我家不争气的儿子。" 日军军官怀疑地打量着在泥水中挣扎的张体学。 只见他满身泥浆,头发凌乱,确实像个落魄的农村青年。 军官又仔细看了看老农布满老茧的双手和谦卑的神态,最终相信了这个解释,挥手带着士兵继续向前追击。 等日军脚步声远去,老农急忙将张体学从水田里拉出来。 "快跟我来,"老农压低声音说,带着他钻进一条隐蔽的山间小路。 路上,老农告诉张体学,自己儿子也参加了新四军,所以一眼就认出了他的身份。 这个机智的老农带着张体学绕过日军哨卡,安全地返回了根据地。 临别时,老农从怀里掏出两个还带着体温的烤红薯塞到张体学手里:"拿着路上吃,打鬼子要紧。" 这次惊险的经历让张体学深刻体会到军民鱼水情的真谛。 在后来的战斗岁月里,他经常向战士们讲述这个故事,教育大家要永远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每当部队遇到困难,总会有老百姓主动提供帮助,送粮食、传情报、照顾伤员。 这个真实的故事成为鄂东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的佳话。 它不仅展现了普通百姓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更彰显了抗日战争中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伟大精神。 正是这种深厚的军民情谊,成为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多年后,当张体学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然感慨万千。 他说,正是千千万万这样普通的中国百姓,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战伟业。 而那个炎炎夏日里老农机智救人的身影,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深处。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永恒的星光—名人足迹留通城42】张体学:真心爱...)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