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印度在多边组织里的姿态,从来都带着强烈的投机色彩。 (信源:网易——莫迪作出新决定,印度果然靠不住,金砖成员国要当心印度和美国了) 新德里的外交罗盘,最近指着一个让人有点看不懂的方向。一边,总理莫迪在今年公开呼吁,要跟中国“对话而非对抗”,这和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的剑拔弩张,简直是两个画风。可另一头,外长苏杰生又在金砖峰会上给大伙儿降温,说可别把金砖搞成“反西方俱乐部”。 这种左右摇摆,真不是简单的见风使舵。背后其实是一副用美元编织的、既是引力也是武器的沉重枷锁。想看懂印度今天的纠结,就得从这副枷锁说起。 说到底,印度对“反西方”联盟的疏远,是刻在经济骨子里的。嘴上喊着“印度优先”,但身体却很诚实地依赖着美元主导的全球体系。毕竟,把跟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在2030年干到5000亿美元,这可是个实打实的目标。 这种经济上的现实,决定了新德里在政治上必须留条后路。所以,面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这类新盘子,它总是摆出一副“防御性观望”的姿态。它怕的不是合作,怕的是在新游戏里,自己被边缘化,或者人民币的影响力变得太大。 可问题是,你最依赖的东西,也恰恰是能随时揍你的武器。美国用起美元霸权来,可从不手软。最近就因为印度买了俄罗斯的石油,特朗普政府二话不说,直接对印度产品加征50%的关税,一下子就干掉了印度GDP一个百分点的增速。 这种切肤之痛,逼着新德里必须重新算账。当“印度制造”的宏伟蓝图,被供应链成本暴涨15%搞得步履维艰时,经济现实的压力就来了。这时候再回头看,那高达1385亿美元的中印贸易额,简直就是救命的稻草。 所以,莫迪承认“边境冲突没好处”的表态,与其说是善意的释放,不如说是在美元大棒的敲打下,为本国经济寻找喘息空间的无奈之举。就算被迫买F-35战机、送上降低威士忌关税的“贸易礼包”,也没换来对等的尊重,反而被特朗普称为“严重滥用关税的国家”。 那么,既然美元体系这么难受,金砖这个“去美元化”的替代方案,印度为什么不全身心拥抱呢?在巴西总统卢拉痛斥世界“不需要一个皇帝”的峰会上,印度的谨慎简直是另类。它不仅拒绝了俄罗斯用本币结算能源的提议,在所有可能动摇美元地位的议题上,都踩着刹车。 这背后,是对中国深深的战略不信任。新德里怕的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用一种霸权替代另一种霸权,而自己从依附美国的小弟,变成制衡中国的棋子。这种不信任,让金砖合作总是卡在关键地方,也让印度在“南方国家阵营”里显得格格不入。 稀土问题就是这个困境的完美缩影。印度明明有矿,但开采成本是中国的三倍多,全球80%的精炼技术还攥在中国手里。它想跟美国签备忘录搞“脱钩”,可中国一招“最终用户证明”,就卡住了它的脖子,防止稀土流入美国。这种两头受制的局面,让它在哪边都显得底气不足。 说到底,印度不是在主动“摇摆”,而是在经济依赖、霸权压力和战略不信任这三股力量的撕扯下,苦苦支撑。那个“战略自主”的口号,听起来更像是在夹缝里求生的挣扎。 这种自成一派的策略,短期看似灵活,但面对国内一堆严峻的基建和就业问题,长远来看,这条路会不会越走越窄,谁也说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