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部队奔赴前线,团长却发现连长将妻子藏在营中,遂决定在大会上公开批评,事后连长妻子说出真相,团长哽咽不语,说出一句:“谢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初,云南边境的空气中都带着紧张气息,老山战役一触即发,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每天训练、备战、巡逻,谁都知道,这一仗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就在这样的时候,团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插曲,那天,团长李明像往常一样在营区里巡查,走到后勤仓库时,意外看到一个陌生女人,她穿着朴素,正蹲在角落里,低头吃着干粮。 李明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里怎么可能有家属?马上叫来连队干部询问情况,这才知道,这女人是连长吉兴林的妻子,名叫陆荣华,前一天悄悄跟着物资车混进了营区。 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后,家属一律不得靠近营区,大家都清楚,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李明当下火气就上来了,现场就批评了吉兴林,并要求他立刻把妻子送走。 当天傍晚,团部召集了全体干部会议,这事一经通报,全场气氛都变得异常沉重,李明没有拐弯抹角,直接点名连长,强调军纪不能破坏,吉兴林低着头,脸涨得通红,没敢辩解一句。 会议结束后,还没等李明喘口气,陆荣华就来到团部,她的眼圈红肿,进门第一句话就让李明愣住了,她说自己怀孕两个月,这次千里迢迢赶来,只是想当面告诉丈夫一声。 她说得很平静,也很坚决,陆荣华从湖南老家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搭货车才到云南,她知道丈夫要上前线,心里不踏实,就想让他知道,家里多了个盼头。 她说自己明天就走,不会耽误部队,只是想让丈夫有个念想,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家里都有人等他回家,这番话,李明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一时也说不出重话。 沉默了好一会,李明做了决定,他让陆荣华多留三天,但必须接受卫生队的身体检查,别让家里人担心,陆荣华连连点头,感激得什么都说不出来。 这三天里,陆荣华每天起得很早,帮着炊事班洗菜烧水,她不会讲普通话,和战士们交流全靠比划,有云南战士翻译,才知道她总问大家:“你们跟我老公一起吗?上了阵地要互相照应,” 三天很快过去,2月15日一大早,吉兴林送妻子去坐回家的长途车,车开远了,陆荣华还在回头望,谁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 不到半个月,主攻开始,吉兴林带着三排冲锋,离目标阵地不到三十米时,敌人的手榴弹扔了过来,他把手榴弹踢开,却被机枪子弹击中胸口,当场牺牲。 噩耗传回团里,全团上下都很震动,李明心里不是滋味,亲自给陆荣华家里发了电报,可家里怕她受不了,等到孩子满月后才告诉她真相。 陆荣华没大哭,也没闹,只是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坐了一夜,天亮了就开始下地干活,别人问起,她只是叹气,也不多说,那时候,她身上已经没有多余的眼泪。 女儿三岁那年生病,陆荣华带着孩子在县城和乡里来回跑,钱花光了,是村里人凑钱才把孩子救活,这些年,她一个人撑起了家,也没再改嫁。 从1986年起,清明一到,陆荣华就带着女儿去麻栗坡烈士陵园,她不识字,每年都找人帮忙认墓碑,女儿五岁那年问她:“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她蹲下来,摸摸女儿的头,说:“爸爸在这儿守着咱们,不会回来了,” 时间一晃过去二十多年,女儿吉云云长大后,在县里当了小学老师,她懂事又坚强,很少给母亲添麻烦,日子虽苦,但母女俩相依为命,也过得踏实。 2010年,老山战役26周年纪念,李明退休后,托人联系上陆荣华母女,在昆明见了面,李明头发花白,看着吉云云感慨万千,他和陆荣华聊起当年,说自己一直记得她帮炊事班干活的样子,也一直惦记着这对母女。 见面时,李明只说了一句:“谢谢你们,”陆荣华摆摆手,说:“我们活下来了,老吉没能活,我得把女儿养大,他知道家里好好的就行了,” 从那以后,李明每年都会寄些钱给吉云云,说是“替你爸爸尽点心”,吉云云用这些钱,帮了三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她说,这正是父亲会做的事。 村里人都说,陆荣华是真正的坚强,她没大声哭过,也没抱怨过命苦,她把所有的苦都咽下去,只想把女儿拉扯大。 有人问她后悔吗,她摇头:“不后悔,老吉是为国家牺牲的,我得替他把女儿养好,” 这些年,麻栗坡烈士陵园每年都有许多家属前来祭扫,陆荣华和女儿的背影,总是让路过的人多看几眼。 陆荣华不太会表达自己,她的坚强像一块石头,默默地守着家,也守着丈夫的名字。 吉云云说,妈妈教她的最多就是“要靠自己”,她说爸爸虽然没见过,但她知道,父亲在那片土地上守护着他们。 战争带走了许多人的亲人,但留下的,是一代人的坚韧和温暖,这些故事没有轰轰烈烈,却让人记得很久很久。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
1984年,部队奔赴前线,团长却发现连长将妻子藏在营中,遂决定在大会上公开批评,
青霭悟禅机
2025-10-13 00:0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