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亿买11艘破冰船!特朗普这波操作,暴露了美国的大难题   就在最近,特朗普和

周律鸣法 2025-10-13 10:54:27

61亿买11艘破冰船!特朗普这波操作,暴露了美国的大难题   就在最近,特朗普和芬兰总统斯图布在白宫一握手,就敲定了笔震动全球的大买卖。花61亿美元买11艘破冰船。这 11 艘破冰船的建造分了两部分,4 艘直接由芬兰船厂承建,剩下的 7 艘得有芬兰技术员在旁指导,美国本土船厂才能动手施工。   特朗普当场拍着胸脯说:"芬兰的破冰船是世界顶尖的,这是强强联手!"可明眼人一算账就懵了。平均一艘5.5亿美元,这价格比美国之前的预算高得离谱。   要知道国会之前估算3艘重型破冰船才43亿,现在单艘就奔着6亿去了,国会预算办公室早预警过,实际成本只会更高。 更扎心的是美国破冰船的现状,现在手里能正经用的极地破冰船就2艘,1976年的"极地之星"号早超期服役近20年,跑一趟北极得带满备件,生怕半路散架;另一艘"希利"号去年还因为电气火灾退了役。   反观俄罗斯,光破冰船就有40多艘,其中还有8艘核动力的;中国的"雪龙"系列常年在北极跑,"雪龙3"都快下水了,能轻松碾过1.5米厚的冰层。这么看下来,和别人比着,美国这波做法活像赶不上比赛进度,只能着急借装备撑场面的选手。 为啥非得花大价钱找芬兰买?说白了就是美国造船业"手生"了。芬兰这小国在破冰船领域是真厉害,全球八成现役破冰船都是他们设计的,除了极少数电子零件,从头到尾几乎都能自己造,配套自主化率超过90%。   可美国呢?本土船厂已经50年没造过重型破冰船了,别说核心技术,连会焊特种钢的工人都难找。之前搞的新破冰船项目,因为技术不行、船厂换了又换,拖了十几年连个影子都没有。   这次4艘让芬兰造,7艘美国造,说白了就是"以市场换技术"花61亿买4艘现成船,再买份"造船说明书"。更悬的是,欧盟正琢磨对美加关税,要是谈崩了,这船的成本还得涨,主动权全在别人手里。   特朗普嘴硬说这能造"数千个工作岗位",但美国造船业的现状根本撑不起这话。目前美国造船厂里的焊工,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岁往上,青年从业者的比例连 5% 都达不到,能造大船的技工,比挖金矿还难寻到。   就算7艘船在美国造,招来的工人也是临时的。船造完了,这些人照样失业。美国船厂的设备早老化了,供应链脆得像薄冰,造完这7艘,后续能不能接到别的活都难说。这哪是创造就业?分明是给选举前的政绩表添笔虚数,骗骗选民罢了。   美国这么急着砸钱,全是被中俄在北极的动作逼的。现在北极航线越来越重要,中俄联手开通的航线,比传统路线省18天,运费还便宜三成,2023年的货运量里,中俄就占了65%。   俄罗斯更不用说,北极沿线全是他们的军事基地,核动力破冰船想开就开,航道规则都快被他们定完了。可美国就算花61亿,也赶不上趟了。   芬兰答应2028年才交第一艘船,可到那时候,俄罗斯说不定又多了3艘核动力破冰船,中国的破冰船编队都成型了。更尴尬的是,美国新船最多只能破2米厚的冰,遇上俄罗斯"领袖"级那样能破4米冰的船,只能绕路走。这钱花出去,更像是买个"参与感"。   说到底,这61亿的破冰船订单,哪儿是什么"强强联手",分明是美国工业衰落的遮羞布。一边是想和中俄抢北极地盘的野心,一边是造不出船、缺技工的现实,特朗普只能靠砸钱撑场面,最后埋单的还是美国纳税人。   北极从来不是靠几艘船就能说了算的。俄罗斯有地缘优势,中国有航线运营能力,美国光靠买船补短板,就像用钞票填北极的冰缝,根本填不满。要是真有心争北极,不如好好搞本土产业升级,培养点年轻技工。不然再过十年,别说造破冰船,可能连修船的人都没了。   参考信源:美国加快北极安全布局,与芬兰达成建造11艘破冰船协议 2025-10-10 06:44·中国日报网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