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一、中美综合国力从“美强中弱”到现在“旗鼓相当”,双方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实力已出现反转;二、中方对美释放要实现两岸统一的强烈信息;三、台湾已成美国的“战略负担”,若中美合作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或成特朗普 “诺奖契机”。 这三点判断,不是空谈,而是对过去几年中美互动的深刻观察。尤其是最近中美在欧洲多地进行了四轮经贸谈判,表面谈的是关税、科技、稀土,实际核心议题始终绕不开台湾和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 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只靠外交声明表达立场,而是用一系列“亮剑”行动传递决心。 从试射洲际导弹,到珠海航展展示六代机,再到九三阅兵集中亮相战略武器,每一次动作都在告诉美国:统一是必然趋势,军事上已具备能力。 这种变化背后,是中美实力对比的根本性扭转。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时,美国为联华抗苏,可以在台湾问题上让步。 但今天,美国面对的是一个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全面崛起的中国,尤其在西太平洋,美军的传统优势正在被逐步抵消。 与此同时,全球战略形势也在变。俄乌冲突让美国陷入两线牵制,中俄虽未正式结盟,但“背靠背”的战略协同越来越明显。 美国若继续在亚太与中国硬扛,战略资源将更加吃紧,甚至可能顾此失彼。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过去是“不沉的航空母舰”,现在却越来越像一个烫手山芋。 美国智库已有声音指出,台湾已从“战略资产”变成“战略负担”,一旦台海生变,美军直接介入的代价极高,且胜算难料。 更现实的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最想拿的不是军事胜利,而是诺贝尔和平奖。 他曾在联合国大会上自称“首席和平缔造者”,也多次表达对诺奖的渴望。可惜俄乌、中东都没戏,唯一可能的突破口,或许就是台海。 如果美国能与中国合作,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不仅能避免一场高风险战争,还能在国际上捞到巨大的政治资本。 对中国来说,和平统一始终是首选,只要美国不再阻挠,完全可以在不战不和的状态下完成政治目标。 这听起来像是一场大胆的设想,但并非没有逻辑。中国最近在谈判中明确提出要求美国正式反对“台独”,就是在逼美国从“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明确”。 你不表态,就说明你在纵容分裂,那后续一切后果由你承担。 而一旦美国做出明确承诺,中美就有机会开启新一轮“大交易”。就像1979年那样,用台湾问题换战略缓和。只不过这次,主导权不再完全在美国手里。 石齐平提出的“诺奖契机”,本质上是一种战略诱因。 中国并不在乎特朗普得不得奖,但在意的是美国能否认清现实:继续扶植台湾对抗中国,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而顺势推动和平统一,反而能全身而退,甚至赢得声誉。 这不是软弱,而是高明。用对方最想要的东西,换取自己最核心的利益。当美国意识到保台成本越来越高,而促统回报越来越实,它的政策自然会调整。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当年中美因苏联走到一起,今天或许会因台海走向某种形式的妥协。变局已在酝酿,关键是谁能看清趋势,先手布局。
沉默7天后,欧盟摊牌了: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欧盟那边,10月7号发了个消息出来,
【837评论】【48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