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10月13日早上04:25前,刚刚发生的最新消息! 1,喜讯!喜讯!10月10日,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南航道桥首个下横梁浇筑完成,该南主塔转入中塔柱施工阶段。 该桥全长29.2公里,为世界在建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2,三峡水库9月10日开始2025年蓄水,10月11日坝前水位达169.72米,进入冲刺阶段,预计10月底完成,目标水位175米。长江航道部门会根据水位调航标,保障蓄水期航道安全,水库枯水期还能补水、发电。 一南一北两条消息撞在一起,字里行间全是藏不住的底气。很多人只看到世界最长、目标水位这些冰冷的数字,却不知道每一个节点背后,都是对自然的精准把控和对技术的极致突破。 杭州湾可不是好惹的主儿,作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这里最大潮差能到8.96米,流速堪比湍急的河流,每年还要应付三四次台风。要在这样的险境里建29.2公里的高铁桥,光想想都觉得难。这次南航道桥首个下横梁浇筑完成,看似只是浇筑了一段混凝土,实则是给大桥的脊梁打下了关键一撑。为了这一步,建设者们早早就搭起了15公里长的施工栈桥,把海上施工变成了陆上作业,还用上了智慧运维系统实时监测安全,每一分谨慎都藏着大国工程的严谨。 再看三峡水库的蓄水冲刺,169.72米距离175米的目标已经不远了,这可不是简单的储水,而是给长江流域备下的年度大礼。175米的水位线一到,水库就能装下393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形成了一个上千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枯水期下游缺水?它能开闸补水,前些年长江大旱时,单是三峡就补了十几亿立方米的水。船只通行困难?水位抬高后,万吨级船队能轻松穿梭,运输成本直降三分之一。更别说发电了,这绿色电能每天就能点亮千万家庭,妥妥的超级能源站。 有人说这些工程离生活太远,其实不然。等杭州湾跨海铁路桥通车,长三角的一小时生活圈将真正成型,从宁波到上海可能比同城通勤还快。三峡蓄水带来的航运便利,会让西南的水果、矿产更快运到沿海,最终反映在我们的菜篮子、购物车里。这些大国重器从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实实在在托举生活的民生工程。 从对抗强潮的跨海大桥,到调控江河的水利枢纽,中国工程从来都在挑战不可能。这背后没有捷径,全是无数工程师日夜攻坚的智慧,是建设者们顶风冒雨的坚守。每一个节点的突破,都是国家实力最生动的注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杭州湾贸易港 杭州湾长江大桥
大坑!只有洪水过后,我们才知道。这里曾经经历了什么!南宁邕江退水后,北大桥二
【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