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美国大豆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买家,中国禁止买入美国的大豆之后,他们把大豆转向印尼和越南,让这些东南亚国家来大量采购美国的大豆。 (信源:中国青年网——特朗普关税豪赌砸了谁的饭碗) 今年秋天,明尼苏达州的农场主达林·约翰逊望着自家快要溢出来的仓库,心里满是苦涩。金灿灿的大豆堆积如山,却根本卖不出去。他可能没想过,这小东西已经不是单纯的农作物了。 它在全球牌桌上角色多变,时而是地缘政治的武器,时而是改变供应链的催化剂,有时候,它还是一块谁都不敢接的烫手山芋。 中美大豆贸易,曾经被好些人看作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器。可到了今年,这颗豆子成了华盛顿手上的一张牌,一张用来博弈的牌。 华盛顿那边加了高额关税,北京的反应也快,直接暂停了美国大豆的采购。这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头一次对美国新一季的大豆下出“零订单”。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很扎心:从今年5月开始,订单就几乎没了。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中国已经订了1300万吨,这对比简直是毁灭性的。 这件武器最先伤到的,是挥舞它的人。订单一没,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区立马陷入了“仓库爆满、价格雪崩”的死循环。 大豆价格比去年同期暴跌了23%,可化肥这些东西的成本,反倒因为关税战涨了15%。好多农民只能把收成露天堆着,眼看就要发霉,丰收的喜悦早就变成了对破产的恐惧。 更要命的是,这些农业州向来是保守派的铁票仓。农民们的想法很简单,谁能帮他们把豆子卖出去,他们就支持谁。现在市场没了,信任的基础也就动摇了。 特朗普政府是说要拿出上百亿美元的关税收入来补贴,但在农民眼里,这点钱根本不够看。就像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说的,他们要的是稳定的市场,不是临时的救济金。 美国大豆突然离场,全球市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就像一针催化剂,一下子把南美的潜力给激活了,也让中国的采购思路转变得更快。 阿根廷动得最快。9月22日,米莱总统一声令下,在10月底前,大豆出口税从26%直接砍到零。这一下,每吨大豆的成本就少了差不多123.7美元。 市场反应神速。政策刚出来48小时,中国买家就锁定了130万吨阿根廷大豆,这得装满20艘巨型货轮。阿根廷这么做,也是为了赶紧换点美元回来,缓解国内的外汇危机,顺便清掉那1900万吨的库存。 但要说真正的赢家,还得是巴西。趁着中美闹别扭,巴西已经稳稳地坐上了中国第一大豆供应国的位置。 今年头八个月,巴西卖给中国的大豆就达到了创纪录的6600万吨,占了它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三。中国也不是临时抱佛脚,转向南美是他们早就规划好的多元化策略。 这几年,中国不光是买得多,还花了2.85亿美元帮巴西修出口码头,从根子上把南美这条供应链给做扎实了。 自家后院着了火,华盛顿也急了,派人满世界跑,想给卖不动的豆子找下家。从越南到埃及,到处去推销,而人口众多的印度,被看作是最有希望的接盘手。 美国开出的条件听着挺香:每吨给你补贴20美元,只要你在半年内至少买100万吨。 可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对印度来说,烫手得很。首先,它直接威胁到印度国内1200万豆农的饭碗。印度自己就是农业大国,大豆年产量超过一千万吨,基本能自给自足。 上百万吨带着补贴的美国豆子冲进来,对市场就是一场灾难。莫迪政府可不敢冒这个险,万一再搞出几年前那种全国性的农民抗议,那可就麻烦大了。 再说了,这笔买卖经济上也划不来。买100万吨大豆得花掉5.8亿美元外汇,印度本来就有83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还会拖累本就疲软的卢比。 更现实的是,美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大概是35%,可印度饲料厂早就习惯了用本地38%到39%的高蛋白大豆。换原料不仅得改造生产线,搞不好还会影响整个养殖业的品质。 这颗豆子引发的风波最后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全球贸易有它自己的规矩。当一个农产品被塞进太多的政治算计,它不但会伤到自己,还会在全世界引发一连串谁也想不到的反应。那个靠着拳头大就能说了算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