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难在哪?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法国、德国、西班牙加起来还大,地下埋着数不清的铜矿、煤矿、稀土,按理说守着这金山银山,日子不该差。可问题是,这些宝贝疙瘩运不出去。 (信源:搜狐网—— 如果国际社会再不采取行动,蒙古可能真的会陷入危险境地。156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只有300多万人,日子却过得紧巴巴 ) 当牧民赶着自家最珍贵的马匹涌向政府捐赠点,当祖传的黄金珠宝被小心翼翼摆在收款台,蒙古国 330 万国民用这种悲壮的方式为国家还债时,没人能想到这个地下埋着数不清铜矿、煤矿、稀土的国家,会陷入如此窘境。 156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堪比三个西欧大国总和,可 2024 年 GDP 仅 236 亿美元,外债却飙升至 300 亿美元,人均负债超 1 万美元,54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连利息都快付不起。这把 “金山钥匙”,到底卡在了哪? 资源运不出,是蒙古国最痛的死穴。南戈壁省的奥尤陶勒盖铜矿,距离中国甘其毛都口岸仅 300 公里,却要在碎石土路上颠簸数日,雨季时卡车时速不足 20 公里,光是运费就比澳洲铁矿高出三成,一趟运输能吃掉小半利润。 更要命的是跨境通道的匮乏,中蒙 4700 公里边境线上,竟只有扎门乌德至二连浩特一条跨境铁路,2024 年甘其毛都这个最大公路口岸过货量刚破 4000 万吨,可仅 2025 年 1-8 月蒙古对华出口煤炭就达 4935 万吨,剩下的矿产只能在口岸堆成山,任凭风吹日晒。 铁路的短板更是雪上加霜。全国铁路总里程刚过2000公里,密度还不如中国一个地级市,且多是苏联时期遗留的单线宽轨,与中国标准轨差着一大截。矿产运到二连浩特口岸必须换转向架,每节车厢抬上抬下不说,每吨煤炭成本硬生生多掏 2 到 4 美元。 曾规划过对接天津港的标准轨铁路,却因议会担心 “被战略控制” 直接否决,项目文件改了五稿仍躺在抽屉里。后来敲定的 271 公里输煤专用线,14 亿美元投资要靠中外合资,蒙古只出三成还得负责征地,从动工到完工最少要三四年,矿区的煤根本等不起。 政策朝令夕改让外资彻底离开。2008-2023年十五年间,蒙古国换了9个矿业部长,平均任期不足20个月,基建项目常因谈判对手更换而需重新开始。甘肃一家民企早年凑1000万开金矿,因政策改变血本无归。 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卖给力拓后麻烦不断,先是逼力拓修电厂使成本从53亿抬到70多亿,后又要求补税1.55亿,几年后再逼其花31亿买剩余股份,法律不明确,全由官员说了算。图木尔泰铁矿2亿美元投资快投产时,以“违反环保法”被没收矿权。如此环境,没人敢投资修通道。 地理枷锁与经济脆弱性使破局困难。蒙古作为内陆国,矿产依赖中俄转运,受制于人。2016年因外交问题,中国限制铜矿走煤炭口岸,卡车在零下16度严寒中排队多日,供应链几近断裂;转卖日本,运费使利润归零。 运往俄罗斯更麻烦,需经贝阿铁路且要等港口泊位,冬季冰封期停航,时间成本大幅增加。 要打破死循环,蒙古国需下三步猛棋。首先,稳住政策预期,立法锁定矿业和基建政策稳定性,杜绝“换部长就换方案”乱象。其次,深度对接周边市场,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将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纳入区域规划,通过互联互通降低运输成本。 最后,摆脱单一资源依赖,在矿产加工领域发力,将初级矿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扶持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增强经济结构抗风险能力。 如今蒙古铁路货运能力才 620 万吨,即便 2030 年能涨到 1.8 亿吨,也追不上堆积的矿产规模。那些埋在地下的宝藏,本应是民生改善的底气,却因运输梗阻、政策摇摆成了 “看得见摸不着” 的财富。 蒙古国的困境警示我们:资源从 “宝藏” 变成 “财富”,从来不是挖出来那么简单,畅通的通道、稳定的环境、多元的结构,才是打开金山的真正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