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其实我们中国已没有退路了,如果中国再次衰落,欧美绝不会给中国再次复兴的机

韫晓生 2025-10-14 16:52:14

[微风]其实我们中国已没有退路了,如果中国再次衰落,欧美绝不会给中国再次复兴的机会,它们会趁机要我们的命的,就像消灭印第安人一样,无论抵抗的还是投降的都会被消灭。   (信源:新华社——印第安文化灭绝“血泪史”)   16 世纪欧洲殖民者刚到美洲时,印第安人部落加起来有上千万人,掌握着美洲大陆的主导权。一开始他们对殖民者很友好,送粮食、教种植,可殖民者想要的是整片土地。   当印第安人发现不对劲,拿起弓箭反抗时,才发现差距早已拉开 —— 殖民者有火枪火炮,他们的弓箭根本没法比,几场仗打下来,部落死伤惨重。   后来有些部落选择妥协,主动让出土地,甚至帮殖民者打仗,以为能换条活路。可结果呢?   殖民者得寸进尺,不仅抢走更多土地,还带来了天花、麻疹等传染病,印第安人没有免疫力,人口锐减到只剩几十万。   到 19 世纪,美国政府更是推出 “西进运动”,用武力把印第安人赶到偏远的保留地,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对美洲大陆的掌控。   有人说:“印第安人要是早点联合起来,是不是就能赢?” 可即便联合,结局大概率也不会变。   这里得科普一个关键:殖民扩张时代,“技术代差” 和 “战略目标” 决定了弱势方的命运。   欧洲殖民者背后有工业革命支撑,有明确的 “占领土地、掠夺资源” 战略;而印第安人部落分散,没有统一的指挥,也没有先进的武器和生产方式,就算反抗再激烈,也像用鸡蛋碰石头。   妥协更没用,因为殖民者的目标是 “彻底掌控”,不是 “和平共处”,一旦你放弃反抗,只会让对手更快地瓦解你。   这种 “无论怎么做都难破局” 的困境,在国际竞争中其实很常见。   就像二战后的日本,一开始想靠侵略扩张争夺霸权,被打败后又依附美国,看似获得了经济发展,可在军事、外交上始终被美国牵制,连自己的命运都没法完全掌控。   还有一些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试图 “中立”,可一旦处于战略要地,还是会被大国盯上,要么被迫选边站,要么被经济制裁、军事威胁,很难真正独善其身。   有人会问:“难道做得好也没用吗?”其实 “做得好” 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 “不能有战略空档”。   就像中国近代,清朝后期经济总量不算低,可因为闭关锁国,在工业、军事上出现了巨大的战略空档,西方列强一来,立马被打得节节败退,割地赔款成了常态。   不是清朝 “不想做好”,而是它没意识到,国际竞争中,“不进步” 就是最大的退步,一旦你在关键领域落后,对手就会抓住空档,对你步步紧逼。   现在的国际竞争,本质上也是 “战略空档” 的较量。   比如芯片领域,要是某个国家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出现空档,其他国家就会趁机垄断技术,卡住你的脖子;在能源领域,要是过度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局势变动,能源供应就可能被切断,引发一系列问题。   对手不会因为你 “平时表现好” 就手下留情,反而会盯着你的弱点,一旦你露出空档,就会迅速出手。   印第安人的教训,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国际竞争从来不是 “温情脉脉” 的游戏,而是 “弱肉强食” 的丛林法则。   想要不被边缘化,光靠 “反抗” 或 “妥协” 都不够,关键是要避免出现战略空档 —— 在科技、经济、军事等关键领域,要提前布局,保持领先;在外交上,要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在内部,要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就像现在的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产业,就是为了避免在这些领域出现战略空档;积极推动 “一带一路”,就是为了拓展外交空间,减少外部压力。   这些举措不是 “小题大做”,而是从历史教训中总结出的生存之道 —— 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没有明显弱点,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被对手拿捏。   网友们看完这些,也纷纷感慨:“印第安人的历史太惨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国际竞争真的太残酷了,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只有自己强了,才不怕别人欺负”。   其实历史从来不是用来 “惋惜” 的,而是用来 “借鉴” 的。印第安人的遭遇告诉我们,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不能有 “侥幸心理”,更不能露出战略空档。   只有主动作为、提前布局,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被边缘化。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在当下的国际竞争中,我们最该避免哪些 “战略空档”?从印第安人的教训里,你还得到了哪些启示?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也为我们国家的 “主动布局、强势突围” 点个赞!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