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大胜”救不了日本:一场陆军狂欢,抵不过海军败局! 1944年6月,马里

烈火科学风暴 2025-10-14 18:52:26

豫湘桂“大胜”救不了日本:一场陆军狂欢,抵不过海军败局! 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爆发,这是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的“末日决战”。 为挽回颓势,日军出动了430余架舰载机(占海军舰载机总量80%)、3艘主力航母“大凤”“翔鹤”“瑞鹤”,几乎押上全部家当。 结果,美军依托雷达预警和“地狱猫”战斗机,构建起密不透风的防空网,日军战机如同靶机,单日就损失315架,飞行员几乎全军覆没;3艘主力航母中,“大凤”“翔鹤”被潜艇击沉,“瑞鹤”重伤报废,海军主力灰飞烟灭。 此战过后,日军永久丧失西太平洋制空权,马里亚纳群岛被盟军占领后,其本土首次进入盟军B-29轰炸机的作战半径。 制海权丢失,直接掐断日本命脉——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因盟军封锁,无法经海路运回本土,军工生产几近停滞。 为破局,日军才孤注一掷发起豫湘桂战役,试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将东南亚物资经陆路运回。 尽管日军付出巨大代价,占领了豫湘桂地区的铁路沿线,但铁路并未成为“生命补给线”——沿线始终活跃着未被击溃的中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八路军及各路地方武装,他们持续袭扰、破坏铁路设施,让日军运输寸步难行,最终不得不放弃铁路运输。 驻华派遣军与东南亚日军也实现了“会师”,却只是两支疲惫之师的徒步会合,毫无实际意义。 至此,日军因马里亚纳海战惨败而发起的大陆打通作战,彻底沦为徒劳消耗。 制海权尽失、本土遭炸、大陆交通线形同虚设,两条战线的败局相互叠加,日本不仅没能挽救颓势,反而加速了自身覆灭的进程,败亡已成无法逆转的定局。

0 阅读:48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