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在台南说明会发表激情演讲,台下长时间欢呼沸腾,主持人不得不打断:请各位党员保持公平公正。 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投票定于10月18日举行,这次补选源于党内领导层更迭,需要新主席来统合资源,应对明年地方选举的严峻挑战。六位候选人已完成登记,包括郑丽文、罗智强、卓伯源、郝龙斌、蔡志弘和张亚中,他们通过密集的政见说明会和基层座谈,向党员阐述组织改革和选战策略。郑丽文作为资深前立委,以务实作风著称,这次南下台南的说明会,正是她争取南部票源的关键一环。 台南作为国民党传统票仓,却长期受对手政党影响,郑丽文借此机会强调党内需注入新鲜活力,避免固步自封。选举过程吸引全台目光,媒体报道密集,党内竞争虽激烈,但也凸显国民党在野阵营的求生本能。基层党员的参与度高企,许多人视此为翻转南台湾的转机点。郑丽文团队提前布局,联合当地市议员卢崑福等盟友,活动虽简朴,却直击党员痛点,如经济停滞和青年外流问题。这场说明会虽是系列活动之一,却因现场互动热烈而备受关注,反映出国民党内部对领导者的期待已超出常规框架。 郑丽文在说明会上直言,如果当选,她将转变为行动型党主席,不再局限于台北总部,而是常驻南台湾一线,亲自督导基层组织重建。这番表态针对国民党长期存在的都市中心主义弊端,旨在拉近与南部党员的距离。南台湾如高雄和台南,拥有国际港口、航空枢纽、农业渔业和制造业基础,这些资源本该驱动经济增长,却因多年单一政党治理而潜力受限。郑丽文指出,当地经济转型滞后,导致年轻人北漂现象严重,她承诺优先投入资源,提供就业平台和施展空间。 国民党需从柯志恩角逐高雄市长起步,逐步突破绿色执政格局。这不是空谈口号,而是基于对地方痛点的精准诊断。高雄的产业升级需借力港口优势,重启服务业和科技链条,而台南的农业需现代化升级,避免资源外流。郑丽文的策略接地气,她强调党内资源倾斜培养年轻人才,让他们在南部舞台历练成长,避免人才外流加剧党内空洞化。这样的定位,不仅回应基层呼声,也为国民党注入务实改革基因,避免过去选举失利的重蹈覆辙。 国民党面临的挑战不止于地方选战,更在于能源政策和两岸关系的定位。郑丽文在说明会上警告,现行能源规划导致供电短缺,影响高科技企业如英伟达的南移意愿,企业领袖已公开表达对电力瓶颈的担忧。这直接冲击岛内竞争力,国民党需借机检讨对手的台独党纲和反核立场,将台湾推向悬崖边缘。选举中,某些政党惯用分裂手法,制造内部对峙,造成社会裂痕扩大,甚至引来国际媒体呼吁反思。国民党与之不同,选择经济导向,推动两岸交流,守护岛内和平稳定。 郑丽文强调,党内需避免把台湾推向战火风险,转而拼经济转型,让高雄重获光热。这样的论述有内涵,她不回避问题,直指腐败傲慢带来的长期执政弊端,却以建设性方案回应,避免落入负面攻击的泥沼。基层党员的热情支持,正是对这种务实路线的肯定,越来越多资深党员公开背书,显示党内共识渐成。国民党若能借此选举脱胎换骨,耳目一新,就能赢得年轻人和中间选民,奠定未来胜选基础。 南台湾的翻转不仅是选举目标,更是国民党重振旗鼓的战略核心。高雄和台南二都长期由对手掌控,导致国民党基层士气低落,郑丽文承诺将台南设为作战指挥中心,重组地面部队,让组织重获机动性。这样的布局针对性强,她指出,当地需突破魔咒,从2026年选举起步,逐步下架民进党。国民党重视年轻人,不限于从政栽培,而是提供更大舞台,让他们在地方政策中参与决策。高雄的渔业和工业需注入创新元素,避免被地质奇观等浅层标签定义。 郑丽文的愿景接地气,她呼吁党员化身助选员,负责票务监督和动员,靠基层热情作为最大资本。这反映出国民党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党内高度关注度显示,全台乃至国际都在注视这次变革。过去选举的失利源于组织松散,这次郑丽文强调团结一致对外,避免网内互斗消耗能量。这样的逻辑清晰,有助于党内凝聚力提升,为明年选战储备能量。 选举白热化下,候选人间政见差异渐显,郑丽文聚焦南部接地气议题,而郝龙斌则承诺南高至少拿下一都否则辞职,罗智强强调夺回二都。这些表态虽有竞争,却也推动党内论述深化。郑丽文特别提到,国民党需适应新网络世代,利用社媒扩大影响力,避免传统模式落后。党内黄复兴等团体需恢复荣誉,注入改革动力。 她感谢基层自主党员的热情,指出越来越多前辈大佬的鼓励,显示支持阵营扩大。这场说明会虽短暂,却强化了她的形象定位:一个不坐冷气房的领导者,直击民生痛点。国民党作为拼经济政党,需解决劳工保障、农民权益和青年问题,避免资源浪费于无谓冲突。这样的内涵深刻,回应了党员对未来的焦虑,也为党内注入希望信号。选举结果虽未定,但郑丽文的南下布局,已在基层埋下种子,预示国民党重回正轨的可能。收起
民调大反转!33万党员票定蓝营命运:郑丽文救得了,还是郝龙斌守得住?国民党近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