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雍正王朝》开机前一小时,导演胡枚接到了主演张丰毅的电话:“对不起,

代天谈历史 2025-10-15 19:46:35

1997年,《雍正王朝》开机前一小时,导演胡枚接到了主演张丰毅的电话:“对不起,我不演了,我得去给陈凯歌的电影演荆轲。” 《雍正王朝》从筹备到播出,简直就是娱乐圈选角的活教材。 胡玫当时还是个没啥名气的导演,好不容易拿到这个项目,就卯足劲儿挑演员。康熙这角色,她第一个瞄上焦晃,那老头儿演过不少话剧,气场稳得一批。 可焦晃一听是清宫戏,压根儿没兴趣,剧本都没翻就推了。胡玫不死心,扛着本子上门好几趟,焦晃看她诚意满满,才勉强答应瞧瞧。结果两天下来,他翻完二十多集,觉得这剧有料,就接了。 从那以后,焦晃每天啃台词,准时背得滚瓜烂熟。 雍正这核心角色,胡玫一眼看中张丰毅。那时候张丰毅刚凭《霸王别姬》火了,硬汉形象正对路子。她又拉来唐国强演八阿哥胤禩,唐国强一听,却不乐意,非想试试雍正。胡玫直摇头,说你这路子不合适,雍正得有股王者霸气,张丰毅才对味儿。唐国强只能憋着,先答应八阿哥。 剧组一切就位,就差开机了,谁知张丰毅那边突然变卦。原来陈凯歌在拍《荆轲刺秦王》,跟主演姜文闹掰了。姜文这人主意大,总爱改台词情节,陈凯歌脾气也倔,死活不听。俩人杠上,姜文一气之下拍屁股走人。 陈凯歌急眼了,赶紧给张丰毅打电话,让他顶上。张丰毅想想,电影周期短,报酬高,陈凯歌名头大,投资也足,就咬牙答应了《雍正王朝》。 胡玫那边开机倒计时一小时,张丰毅电话一打,就全黄了。剧组乱成一锅粥,唐国强立马跳出来,又提想演雍正。这回胡玫没辙了,让他试镜。 唐国强上来就把千字台词倒背如流,气势全出,胡玫一看,这不就是现成的吗?就敲定他了。唐国强顺势拉来哥们儿王绘春顶八阿哥。剧组咬牙调整,结果2001年一播,收视率爆表,16.7%的峰值,直接成年度剧王。 反观张丰毅那边,《荆轲刺秦王》拍完上映,口碑是有了,票房却惨不忍睹。投资7000万,只收1000万,血亏。 张丰毅后来私下也说过,后悔错过雍正,那角色要是他的,估计演艺路又不一样。 娱乐圈就这样,选角一环扣一环,错一步可能就翻船。张丰毅这选择,看似稳赚,实则赌错了风向。 电影虽短平快,但电视剧长线回报大,《雍正王朝》火了,唐国强一炮而红,从此专攻历史帝王戏,成了毛主席专业户。 这事儿一闹,续集《康熙王朝》也跟着沾光。刘大印眼尖,立马找二月河买版权。投资方听说续《雍正》,二话不说砸2000万。 可他们死盯着焦晃,说他康熙演绝了,唐国强雍正都没他有范儿,非让他来。刘大印不干,焦晃那年64岁,剧里康熙从青年拍到老年,青年中年戏占大头,焦晃搁那儿太违和。投资方甩合同,说条款写死,你敢不听?刘大印铁了心,法庭见。 结果败诉,赔了500万违约金。这钱搁2000年,不是小数目,刘大印咬牙扛了,重新拉投资,这次选角权死攥手里。 刘大印转头找陈道明,带上斯琴高娃一起劝。陈道明起初推脱,说前作珠玉在前,压力山大。刘大印不松口,塞剧本和史料给他。陈道明翻了翻,答应了。 为了入戏,他泡故宫一个月,天天琢磨帝王范儿。那场七分钟独白怒斥群臣,一条过,节奏情感全到位。 2002年播出,收视8.47%,豆瓣9.0分,也算大获成功。 有人说陈道明个人秀亮眼,有人怀念焦晃的稳重,两部剧各有千秋。 娱乐圈选角,本就是场博弈,投资方追热卖,导演制片人求贴合,演员拼机会。焦晃没演成康熙,但他在《雍正王朝》里那康熙,至今无人撼动。 你觉得张丰毅这步棋走得值不值?或者,唐国强顶上后,雍正演得咋样?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