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草台班子!港口费开征,但老美没人收,交多少自己掂量着来。2025年10月14日,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的“入港费”正式生效,但这场蓄谋已久的贸易博弈却因联邦政府停摆陷入荒诞境地:船东们收到通知,需自行计算应缴费用并通过在线系统提交,而本应负责监管的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因人员短缺无力核查。每净吨50美元的收费标准看似严苛,执行环节却演变为一场“自觉纳税”的闹剧。 美国那边整了个新名堂,USTR把那个“301调查”又拿出来了,说是以后中国的船过去要交钱,看着挺绕,按净吨算,中资的船一吨先收50美元,后面涨到140,不是中资但在中国造的也躲不掉,一吨18美元或者一个箱子120美元,哪个便宜按哪个来,这么一算,一条万吨船一年跑个五趟,几百万美元就没了,这钱具体怎么算,怎么交,船东自己心里都没个谱。 十月一过,联邦政府那边直接停摆,国会的拨款批不下来,80万公务员要么放假要么在家待着,CBP这种要害部门也得硬撑着,人手根本不够,收钱监管这事没人管,上面文件写得明明白白,底下执行一团糟,船东只能在邮件里翻点模糊的说明,自己判断船算哪一类,自己算要交多少钱,那个申报系统跟摆设一样,能填也能交,就是没人审,律师们都说,这不就是把锅甩给企业,真出事了自己担着。 CBP号称有六万人,可又要管移民又要反恐,真正负责港口收费的团队一百人都凑不齐,空位子一大堆,经费也不够,财政部停摆了得先保国防和债务,CBP想升级个系统根本没人批钱,反观中国这边,直接反制,美国船过来一吨收400块人民币,海关、交通、港务集团联手,全自动化处理,船的费用只要没交清,想装卸货物门都没有。 这政策漏洞也多,美国那边对船的归属就没说清,合资的算谁的,租赁的又怎么算,航运公司干脆不走寻常路,货物从墨西哥、加拿大转一下运进来,能省点是点,美国港口协会可都看着呢,洛杉矶、长滩港的货运量掉了9%,一年少赚七千万美元,物流成本一上去,圣诞节的商品价格估计要涨个两三个点。 美国本来是想用收费来保护本土的造船业,可自己的民用造船产能连全球1%都不到,跟中国一年下水上千艘船完全没法比,这政策拍板的时候就没考虑全球供应链有多复杂,最后买单的还是港口和普通消费者,行政系统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政策,规矩定得再狠,落不到实处,纸面上看着挺厉害,现实里一地鸡毛。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路透社》
一艘载着超过1万个集装箱的美国货轮,停靠中国港口时,要多交100万美元的特别费用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