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大欺客?!”西藏樟木口岸,38岁河南男子出国旅行,回国后在海拔4000多米的

律安说法 2025-10-16 17:35:18

“店大欺客?!”西藏樟木口岸,38岁河南男子出国旅行,回国后在海拔4000多米的路边准备打电话预约班车时,发现手机停机了。 男子起初还以为是手机欠费了,连忙充了200块钱,后见手机仍然无法使用,便联系了客服,结果被告知是担心其被诈骗,实施了保护性关停措施。 因为到达口岸前已经坐了35个小时的大巴车,又下车徒步了3个小时。 又因为手机无法使用,身上没有人民币,在海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于晚上8点到抵达聂拉木县。 结果抵达聂拉木县时,又发现聂拉木县已经连续下了2天的大雪,积雪有膝盖那么深,温度已经是零下,整个城市停电。 身上只穿了一件冲锋衣的男子,感到又累、又饿、又冷,绝望无比,连忙询问客服如何恢复。 客服表示有3种方式可以恢复手机,第一种方法是,前往就近营业厅进行实名验证。 第二种是,返回新疆办理。 第三种则是,找光线较好的地方通过网上验证。 因为营业厅已经停电关门,网上方式也解决不了,返回新疆也不现实,男子连忙向客服讲述了自己的困境,希望把网络打开几个小时,让自己吃顿饭、休息休息、再找个车去下一个目的地,结果遭到了客户的拒绝。 随后,男子无奈之下只能寻求当地警方的帮助,终于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在当天晚上10点多,住进了酒店。 男子原本打算从樟木口岸进到国内,前往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等徒步,现如今因为手机的问题不得不取消了徒步的计划,并前往日喀则市里的移动营业厅办理实名验证。 结果,男子到了日喀则市里的营业厅,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又表示无权处理,需要返回新疆或者前往拉萨办理。 男子无奈紧急办了一张电信卡,并立即前往拉萨。 途中又被客服告知,不用前往拉萨处理,将会在48小时回复处理结果。 可令男子万万没想到的是,转眼48小时过去了,自己的手机卡还是不能使用。 男子表示理解防诈工作的重要性,认为移动公司事先没吭一声便把自己的手机卡给停了,不仅打乱了自己的旅行计划,还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现在手机卡能不能恢复已经不重要了,希望移动退还自己误充值的200元话费并赔偿更改行程前往营业厅的交通费。 那从法律上该如何看待此事呢?男子的诉求能否获得支持? 《民法典》第509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电信企业与用户之间系电信服务合同关系。基于合同,电信企业的义务是提供电信服务,而用户的义务则是支付相应费用。 本案中,男子的诉求能否获得支持,关键是看移动公司是否有权以“反诈”之名对男子采取保护性关停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又是否合理,构成违约。 1、移送公司是否有权以“反诈”之名对男子采取保护性关停措施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6条第5款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 第11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电话卡用户应当重新进行实名核验,根据风险等级采取有区别的、相应的核验措施。对未按规定核验或者核验未通过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限制、暂停有关电话卡功能。 可见,即便没有写到合同里,移动公司也有权以反诈的名义限制用户的手机。此举确实会对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但是用户需要积极配合并予以一定的容忍。 2、移动公司对男子所采取的保护性关停措施又是否合理? 移动公司对男子采取保护性关停措施,首先要证明男子触发了反诈模型预警,对男子采取保护性关停措施的目的确实为了保护男子的个人信息和财产。 同时,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于2021年6月2日发布《关于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通告》第4条的规定:电信企业应建立电话卡“二次实人认证”工作机制,针对涉诈电话卡、“一证(身份证)多卡”、“睡眠卡”、“静默卡”、境外诈骗高发地卡、频繁触发预警模型等高某险电话卡,提醒用户在24小时内通过电信企业营业厅或线上方式进行实名核验,在规定期限内未核验或未通过核验的,暂停电话卡功能,有异议的可进行投诉反映,经核验通过的恢复功能。 通过电信企业营业厅认证的,电信企业应要求用户现场签署涉诈风险告知书;采用线上方式认证的,电信企业应要求用户阅读勾选涉诈风险告知书,录制留存用户朗读知晓涉诈法律责任的认证视频。 即,运营商对认定为具有涉诈风险的电话卡,应当对用户首先进行提醒,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实名核验,若用户未在合理期限内核验或未通过核验的,才可以暂停电话卡功能。 也就是说,如果移动公司事先提醒了男子,就无需承担责任,反之如果如男子所说,没有事先通知男子,直接关停了男子的手机卡,即便有权,也属于滥用权利,或要承担责任。 这事你怎么看?

0 阅读:41
律安说法

律安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