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老板放话筒,小崔稿上线又来了~今天的主题是零跑D19首秀及D平台发布后的媒体群访。
受访人:
朱江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零跑国际董事长(零跑大哥)
曹力-零跑高级副总裁(研发一哥)
周颖-零跑副总裁(市场一姐)
问:零跑以前主打性价比,后期想品牌向上会有哪些动作?为什么会选择费翔?
朱:推出D系列后零跑单品牌定位并没有变。零跑还是那个零跑,好而不贵。D系列并不追求“高利润、豪华品牌”,零跑追求“产品豪华、价格不豪华”。D系列不会改变定价策略,坚持一直以来“以多少成本定多少价格”。
问:零跑对明年预期如何?能否保持高速增长。
朱:对Q4还是很乐观,订单量正常,今年完成50万辆可以提前达成。对于明年,我们会有系列新车,比如lafa5,A系列2款,D系列…2026年是零跑的新车大年。
问:在月销量6万台的情况下,零跑的股价是否被低估了?
朱:股价的定价是有自己的合理性,零跑并不追求和维护股价,我们做好自己的产品和业绩,股价就靠资本市场自己去判断。
问:智驾方面,有人认为VLA并不是必须,需要大量的算力资源,零跑如何认为?
朱:要是看眼前还是未来。留更多算力资源是给产品升级有更大的好处。
问:如何在用顶级供应商的情况下,做到低定价?
曹:我们不是所有都靠供应商,零跑强调全域自研。零跑的核心架构是自己的,和供应商合作开发,可以加快速度降低成本。同时供应商看到零跑的情况后,认同零跑的将来,愿意投入资源,降本增效。
朱:零跑通过自研可以降低成本,比如和采埃孚合作的前发电/驱动电机二合一,减重且降成本。这是零跑可以把产品成本做优秀的原因之一。
问:现在零跑作为月销第一,有什么感觉?
朱:从来对成功视而不见,看到的是问题和困难。零跑还没这个资格当带头一哥,新势力大家都当过一哥,一时领先很正常。汽车行业是个长期的马拉松,所以只有不断努力,改变自己不足。
问:选择费翔是什么情况。
曹:内部机制和其他机制是一样的,经过内部几轮讨论找到和零跑气质相符的人,最后大家都认同费翔,而老朱也喜欢,所以就这么确定了。同时,我们不认为自己是一哥,我们还是看长线,做全球级别优秀的车企。
问:以前都精打细算,这次破天荒找了费翔。为什么有这样改变?
曹:虽然精打细算,但营销传播效率提升也很重要,这两点并不冲突。尤其D系列传播方面能引起用户共鸣,就很好。
周:从现场效果来看,费翔的专业和敬业都有目共睹,非常贴合零跑低调,追求时间经典沉淀的调性。
问:双矢量、三电机经常用在性能车,用在D19上是为何?
曹:从产品来说,旗舰车型需要一个真正好的操控感受。矢量电机可以在大部分工况上有更好的表现,在轻越野方面也有很好的优势。这是产品本身需要的技术配置,而不是堆料。而且是零跑自研、自制,所以成本可控。
朱:零跑有这个能力做到电驱的极致,双矢量电机能用一个控制器就搞定,这就是零跑的技术功底。
问:D19的市场竞争优势有哪些?
朱:D系列不是所谓的豪华车,但配置会非常高。D只是配置更多、尺寸更大的系列。零跑不区别豪华和非豪华,我们只看配置高低和尺寸大小。
问:零跑实现百万台,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对今后发展有什么压力?
朱:靠技术创新、全域自研、高效敏捷、快速迭代,自研自制、技术功底打得好,所以形成了D系列的技术能力进入下一个阶段。D系列的成功并不难,靠的还是自己的产品力,能让用户满意并买单。我们做好产品并给出良心定价,产品就会好卖。
问:据说D19定价会在25-30万,而市场竞品很残酷,后续是否会到20万左右么?
曹:大车还是要看配置,和竞品对比还是要看配置再看价格。我们有信心在同配置情况下,零跑的定价会有优势。
问:80度大电池在增程车是个挑战,能否介绍一下。
曹:大电池+小油箱是为了让用户尽量用电,电经济性是最好的。而小油箱是做备份,兜底政策。这样的策略最大挑战是空间布局,所以我们用了CTC在增程车型,并且首创把排气管走门槛梁,尽量做到极致的平衡。
问:零跑内部对于安全的预警和解决机制如何?
曹:安全是底线,公司有一个安全委员会。零跑电池有安全预警机制,识别在事故发生之前。如果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碰撞信号会传到后台,如果严重的话服务团队会协助处理。质量部门会分析,是否存在车辆方面的设计隐患和制造问题。
问:零跑的销量很高,但总净利润率并不高不到1个亿,如何看这个问题。
朱:关于盈利,我们用服装举例。优衣库很赚钱,并不是因为高端品牌。零跑坚持做大众化产品,靠规模而不是高毛利。我们今年在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投放,也刚刚过了盈亏平衡点。而明年新车大年,投入又在可控的情况下,未来盈利能力是可期望的。
问:100万用了10年,下个100万辆是否有预期?
朱:内部我们形成了未来5年的战略和目标,我们希望明年还会有大幅度增长。
问:如何看待增程车型大电池的策略,以及有什么竞争优势。
朱:增程式的数量可能不多,用户一定是愿意多花一万多元买个增程器,保证过年回家不充电的需求,但平时几乎纯电使用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增程式车型一定要配大电池,才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便利性。满足日常纯电,同时过年回家长途旅行没有充电焦虑的需求。
所以,我们认为纯电一定是最终大方向,而增程则是一些可以接受多花些钱换更安稳踏实用户的选择。
问:后续渠道拓展有什么计划?
曹:D系列的门店选择会选择优秀的门店,一线城市的门店,以及有潜力二线城市,店跟目标市场走。
问:D平台的毛利率相比B/C平台是否会更高些?
曹:ABCD四个平台都会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毛利率水平。
问:D19后续节奏如何,是否有时间表。
曹:今年是零跑10周年,12月份会有一个大型发布会,对十年的总结和展望,也有众多产品和技术亮相,到时候会有很多信息透露。
问:双矢量电机,纯电和增程是否相同。
曹:一样。
问:保底配置如何?
曹:再等等,后续公布。
问:D19的发布是否卡了什么节点?
曹:没有,技术到了,时间到了,就出来了。
问:D19越级向上,是否也会影响到其他系列车型。
曹:B和C系列我们用到的东西都是高水平的一线合作伙伴,所以无论哪个系列都会做同级别里最好的材料和伙伴。
问:新车+新平台的发布相比友商几千人的发布会,零跑昨天是个小规模有调性的活动,如何考虑。
周:我们希望大家看到D19的技术和实力,强调D系列的质感,同时是否会匹配费翔的调性,所以我们选择了浦东美术馆,也是东方明珠塔下,在黄浦江边来感受零跑D19。
问:有些车企不愿意透露供应商,喜欢吹嘘自研。这方面零跑如何考虑。
朱:大陆、博世在底盘方面做了很多年,确实技术很优秀。零跑自己做不是不行,但投入产出比较差,耗时耗钱。所以在这方面零跑选择优秀供应商,而其他方面零跑自己来,而且要求比供应商的产品更优秀。
问:关于工厂产能,现在是否准备好。海外工厂情况进度如何。D19是否会在海外工厂投产。
曹:国内工厂产能按照计划来走,还是非常顺利,能够保证销量目标。关于海外B10会在海外生产。关于D19是一个大尺寸车型,在海外可能不是很受欢迎,所以D系列可能不会在海外投产,有需求会采用出口形式。
问:有传闻和华为智驾合作,想问一下情况如何。零跑自己的智驾进度如何。
曹:我们会上自己的高阶智驾。对于零跑自研方面,智驾方向已经明确,所以明年会是更高阶智驾的爆发点,所以我们会在明年进行赶超。在投入方面,在智驾方面投入非常对,是投入资源最多的。我们会尽可能缩短差距,看明年的表现。
朱:很多技术方面零跑并不是跑得最快的,但我们的跟随和超越是不慢的。一旦确定方面,就会快速上车、快速应用。
问:高通的芯片首发为什么选择在D19上。
朱:在D系列也用高通的芯片系列,主要是一个延续性。技术、平台、工具的延续性一致。同时,高通在座舱芯片还是老大,而且未来一些中等产品用单芯片做舱驾一体,也是一个趋势。所以我们在高通的序列里进行发展。
~~~打完收工,赶高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