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美国专家发出警告!中国已经养成了一个危险的坏习惯,那就是低估了美国的报复意愿和能力! (信源:网易——美学者对中国提出3个警告:不要低估美国残暴,不会让中国崛起) 这场近乎 “疯狂” 的盯梢式报复,被美国专家视作中国必须警惕的信号 ——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直言不讳地发出三度警告:“别低估美国的残暴,它绝不会放任中国崛起,这种低估已是危险习惯。” 2009年,美国因“轮胎特保案”对中国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进口,导致中国输美轮胎量锐减和国内出现过剩产能及失业风险。尽管中国政府全力谈判并努力争取降低税率,但未能完全消除影响。这一事件凸显了国际经济博弈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及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2009年轮胎特保案,让中国尝到美国报复滋味。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指控中国轮胎“抢夺饭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连续三年加征关税,即便中方全力谈判,奥巴马政府仍加税,致中国输美轮胎量锐减,国内多出12%过剩产能,十几万从业者面临失业风险。 2012年欧盟跟随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2013年6月开征11.8%临时反倾销税,威胁谈不拢涨至47.6%。经行业协会和国务院总理出面交涉,谈判半年多勉强达成价格承诺,期间大量中国光伏企业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 如今中国崛起,正从三个维度触动美国核心利益,成为米尔斯海默口中 “必须阻击” 的对象。 在意识形态层面,中国发展模式打破美国主导的西方价值体系垄断。美国长期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民主市场模式”。 而中国以国家主导经济模式为基础,通过“一带一路”在非洲、拉美投资基础设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这种更契合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合作方式,正不断动摇美国软实力根基。 军事领域,中国现代化进程使美国亚太优势受挫。“福建号”航母下水、东风导弹威慑航母、反介入能力提升,2023年美日韩联合军演因中国海军战略威慑提前结束;南海岛礁建设增加美国行动成本,其海上霸权需顾忌中国军事反制能力。 经济科技层面竞争更激烈。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超 14%,5G 等领域进步快,华为虽遭美制裁仍推进 5G 布局。 美国“芯片联盟”欲扼中国科技咽喉,而中国加速国产化,拓展与东盟、非洲合作,在全球产业链话语权提升。此外,中国在吉布提建军事基地、派维和部队,全面发展正挑战美国全球霸权体系。 米尔斯海默强调,国际体系本质是 “丛林社会”,大国间缺乏根本信任,美国做了一个多世纪的全球霸主,绝不会轻易让出位置。 历史上 16 次 “修昔底德陷阱” 中,12 次以冲突收场,如今中美局势与当年英国和德国的竞争极为相似 —— 中国想成为区域主导力量,美国坚决反对,矛盾只会不断深化。 2024 至 2025 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升级芯片管制,中国则通过自主创新和多元化合作应对,台海、南海局势多次紧张,2025 年甚至一度濒临冲突边缘,仅靠热线沟通才勉强维持稳定。 要知道,美国“报复工具箱”远比想象丰富,从关税壁垒到技术封锁,从市场排斥到联盟施压,每项都经历史验证且见效显著。特朗普政府信奉“以 牙还牙”,常挥舞关税大棒,如对欧盟航空补贴争端,互相加税数年,获世贸组织授权后立刻报复,毫无缓冲。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报复是“双刃剑”,当年打击日本半导体使美企失去重要伙伴,如今若对中国下重手,美本土企业能否扛住供应链断裂、成本飙升的反噬仍是未知数。 中国经过多次博弈,已摸清美国出牌路数,反制手段日趋成熟:稀土管制预留民用贸易许可空间,减少对全球供应链冲击;加快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拓展多元化市场;在多边平台推动规则重塑,争取国际支持。 眼下中美博弈进入深水区,美国对华政策或有战术调整,但遏制中国崛起的核心战略不变。米尔斯海默称,中国既要摒弃“低估美国报复意愿”的习惯,也要坚守战略节奏,凭借完整工业体系、庞大国内市场和成熟国际合作网络,在博弈中寻发展空间。 大国竞争比的是谁能稳定推进长期目标、提供更可持续发展方案,这或是中国突破阻击、实现崛起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