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的德黑兰北郊,摩萨德线人的加密信息刚传到以色列国防军指挥中心,屏幕上

天天纪闻 2025-10-17 23:52:54

凌晨 1 点的德黑兰北郊,摩萨德线人的加密信息刚传到以色列国防军指挥中心,屏幕上的作战地图就亮起了红色标记。“目标停留,未被平民围绕” 的字样刚稳定显示,“火力工厂” 系统已经自动为待命的 F35I 战机匹配了 GBU-39 精确制导炸弹的数量,甚至算出了最佳开火窗口。 几分钟后,伊朗总参谋长侯赛因 - 巴盖里的车队在爆炸中化为火海,而盘旋在上空的无人机正实时回传毁伤画面,“福音” 系统通过残骸建模迅速确认:目标摧毁。 主导这场精准打击的,是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埃亚勒・扎米尔,这个 1966 年出生的军人,从装甲部队的普通士兵走到今天,手里攥着的早已不是单纯的坦克操纵杆。1984 年参军时,他在装甲部队摸爬滚打,见证过传统地面战的惨烈。 2011 年晋升为地面部队参谋主管,开始接触作战体系的顶层设计;2023 年先任国防部总干事,后接掌总参谋长一职,海法大学的学术背景和沃顿商学院的商科知识,让他看战争的角度比纯粹的武将多了层算计。 扎米尔上台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人工智能硬生生塞进了以军的作战神经。他力推 “福音” 系统与微软 Azure 云计算平台深度绑定,让这个能处理 PB 级数据的 AI 大脑,每天从卫星图片、无人机画面和波斯语通信信号里筛选目标。 以前 20 个情报分析员 300 天才能确定 50 到 100 个目标,现在 “福音” 系统 10 天就能给出 200 个精准坐标。配合负责信号情报的 Unit 8200 部队和视觉情报的 Unit 9900 部队,以军相当于在中东上空睁开了一双不会眨眼的电子眼,连导弹运输车的车牌和所属部队都能秒级识别。 今年 8 月,以色列财政部和国土安全部的官员们在内阁会议上拍了桌子,要求军队彻底围困加沙城,断水断电断粮,逼老百姓要么饿死要么投降。扎米尔当场否决了这个提议,他敲着作战地图说:“大规模地面战打下来,伤亡数字会堆成山,军费要烧几十亿美元,联合国的谴责信能把办公桌压垮。” 会后他直接下命令,给加沙城开放了三条逃离通道,但同时给摩萨德和军事情报局划了红线:所有哈马斯领导人,不管在加沙还是躲在海外,必须一个个找出来。 这种打法看似矛盾,实则藏着扎米尔的算盘。他要的不是地毯式轰炸的 “毁灭战”,而是精准 “斩首” 的 “点穴战”。在他看来,与其和哈马斯的普通武装成员拼消耗,不如直接干掉那些能定战略、下命令的 “大官”—— 毕竟在伊朗、哈马斯这些组织里,总参谋长就是实打实的军队总司令,没了他们,整个作战体系就成了没头的苍蝇。 哈马斯总参谋长马尔万・伊萨的死,就是这个思路的典型体现。这个被以色列称为 “影子人” 的狠角色,早年被以色列拘留五年,2000 年获释后一手搭建起伊兹丁・卡桑旅的军事系统,从 2012 年的 “页岩” 行动到 2023 年的 “阿克萨洪水” 行动,每一次针对以色列的大规模袭击都有他的影子。 以色列早就想除掉他,2006 年的暗杀行动让他受伤,2014 年和 2021 年两次炸平他的住所,还害死了他的兄弟,却始终没能取他性命。 这次扎米尔换了玩法,没再搞大张旗鼓的轰炸。Unit 9900 部队的 “地平线” 间谍卫星先锁定了伊萨在加沙南部的藏身点,苍鹭无人机在 9100 米高空持续 45 小时监控,把他的作息规律、接触人员摸得一清二楚。 等到伊萨独自进入一间安全屋的瞬间,“福音” 系统立刻计算出攻击角度,避免波及附近的平民建筑。一枚精确制导炸弹从 F35I 战机上投下,直接从安全屋的通风口钻了进去,伊萨当场毙命,周围的民房只受了点皮外伤。 也门胡塞武装总参谋长阿卜杜拉・卡里姆・加马里少将的遇袭过程更显技术含量。加马里一直躲在也门首都萨那的军事基地里,周围部署了密集的防空导弹,普通战机根本无法靠近。扎米尔调来了最新列装的 “苍鹭 TP” 无人机,这种无人机能在高空持续飞行 20 小时,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能穿透云层和建筑。

0 阅读:132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