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船员工资给的高,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内行人的一席话道出其中真相。 网上总刷到船员招聘的宣传,开口就是高薪,包吃包住,听着比不少坐办公室的工作都划算。 可真去打听就知道,这行常年缺人,就算开出不错的条件,愿意干的还是没多少。 外人看着纳闷,觉得是年轻人吃不了苦,其实里面的门道深着呢,那些高薪背后藏着的代价,没几个人真能扛得住。 先说说最直观的工作环境,船一出海就是好几个月,有的甚至一两年才回港。 船上就那么大地方,几十号人挤在有限的空间里,每天睁眼闭眼都是同样的人和同样的风景。 想跟家里联系?难。海上信号时断时续,Wi-Fi贵得离谱,基本等于半失联状态,家里老人病了、孩子上学的事,全都指望不上,只能干着急。 有船员回来讲,下船后打开手机,光是未读消息就几百条,可好多事早就过去了,再知道也没用。 干活的强度更是实打实的。船上人手有限,排班特别紧,要么四班两倒,要么三班倒,每天干八九个小时是常态,遇上天气不好或者设备出问题,连续熬二十个小时都不新鲜。 甲板上的活儿风吹日晒,除锈刷漆样样累人,机舱里更难受,温度常年高得吓人,机器轰鸣声吵得人脑子疼,还得盯着上百个参数,一点马虎不得。 关键是这种高强度劳动,连个喘口气的地方都没有,毕竟船在海上,想歇也没地方去。 更让人没底的是薪资和保障。招聘广告里说的高薪,大多是“画大饼”。 好多中介只吹年薪多少,不提薪资构成多复杂,基本工资可能就几千块,剩下的全靠绩效、超产奖励,能不能拿到手全看运气。 有从内陆来的务工人员,被广告吸引过去,结果先交了好几千的培训费、住宿费,上船干了一年,最后到手的钱扣除各种费用,只剩两三万,跟当初说的十万年薪差了一大截。 更坑的是欠薪,有的公司动不动就拖工资,船员讨薪要耗上大半年,甚至还会被公司反过来找麻烦。 保障这块更是薄弱,很多船员签的根本不是正规劳动合同,而是劳务合同,不受劳动法保护,五险一金能正常交的没几个,有的甚至跟公司私下约定不交社保,就为了多拿点现钱。 可真出了事就傻眼了,船上只有常用药和急救用品,没有专业医生,要是在大洋上突发急病或者受伤,只能先简单处理,等着靠港救治,耽误病情是常有的事。 就算是工伤,因为没社保没合同,维权要走调解、仲裁、诉讼好几步,耗时长还未必能拿到赔偿。 这些还不是最磨人的,职业本身的局限才真让人绝望。在船上学的技能太专,除了开船、修设备,别的啥也不会。 干个十年八年,要是想下船找工作,根本没合适的岗位,大多只能去干保安、司机这类收入低的活儿。 留在船上也没多大奔头,想熬到高级职位得熬十几年,而且现在技术更新快,新能源船舶越来越多,老船员跟不上节奏,随时可能被淘汰。 有船员干了半辈子,最后要么继续在海上熬,要么只能拿着微薄的积蓄转行,处境特别尴尬。 社会上对这个职业的认可度也低,不少人觉得船员就是干苦力的,没什么技术含量,谈不上尊重。船员下船后,因为长期和社会脱节,跟亲友聊天都插不上话,慢慢就变得孤僻。 有调查说船员家庭的离婚率比普通家庭高不少,毕竟常年不在家,感情再好也经不住耗,家里老人养老、孩子教育全靠另一半扛,时间长了矛盾自然就多了。 说到底,船员的高薪根本不是“赚得多”,而是用时间、健康、亲情换来的补偿。 现在的人找工作,早就不只看工资了,更在乎能不能陪家人、工作稳不稳定、有没有发展前景。 船员这份工作,看似收入高,可把这些隐性成本都算进去,性价比其实很低。 中介再怎么宣传,也掩盖不了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那些嘴上喊着年轻人吃不了苦的人,真让他们去船上待半年,未必能坚持下来。 行业缺人,从来不是因为年轻人不愿赚钱,而是大家看清了高薪背后的真相。 与其拿生活的全部去换那点工资,不如找份能兼顾家庭和未来的工作,毕竟钱可以慢慢赚,可错过的陪伴、耗掉的健康,再也补不回来了。
为什么船员工资给的高,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内行人的一席话道出其中真相。 网上
论史家
2025-10-18 16:39:33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