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伯远帖》卷
晋 (公元265-420年)
故宫博物院藏
《伯远帖》为纸本行书作品,纵 25.1 厘米,横 17.2 厘米 ,共 6 行 47 字,其内容是给友人伯远的一封书信: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整幅作品布局疏朗,结构疏密得当,用笔灵动洒脱,即体现出东晋行书潇洒自然的风度,又体现了东晋时期崇尚自然、简约的审美风尚,给人以清新疏朗之感。
《伯远帖》问世后,历经多代流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众多收藏家所珍视。此卷曾著录于北宋《宣和书谱》,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吴廷《馀清斋帖》,明末清初顾复《平生壮观》,清代安岐《墨缘汇观》、清内府《石渠宝笈》等。乾隆皇帝对其极为喜爱,将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一同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 并御书匾额 “三希堂”,视为稀世珍宝,时常把玩欣赏、题跋钤印。
清末民国,《伯远帖》流出宫外,历经辗转。1951年国家斥巨资从香港购回,使其重回故宫博物院,得以妥善保存和展示。
王珣是东晋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出身于书法世家琅邪王氏 ,是王羲之的族侄。他在书法上继承并发展了王氏家族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