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曦的骨灰无人认领 档案里写着他没有亲人 可他的妻子高秀娟和儿子一直在等他 聂曦赴台潜伏时斩断所有联系,连邻居都不知他有家,实则是怕通共嫌疑牵连妻儿。 他逼着妻子高秀娟装作陌生人,遗书里只敢写让儿子别姓聂。1950年牺牲后,骨灰被塞进纳骨塔,只剩冰冷编号,还是表妹杨韵清偷偷领走藏着。 这一藏就是63年,直到2013年才被亲人找回,带回江西老家,墓碑上终于刻上“聂曦”二字。那些年,他藏起亲情守信仰,高秀娟在误解与磨难中独自扛下一切,这哪是“无亲无故”,分明是用离别守护彼此。 我们总说铭记英雄,可他们的牺牲从不是只有赴死那一刻。你觉得,还有多少这样的故事,藏在时光里等着被看见 冰冷的档案记录抹去了一个丈夫的存在,却抹不掉高秀娟日夜摩挲的旧照片。她对着空荡的床铺说了半辈子话,在批斗会上咬碎牙关不认丈夫,直到白发苍苍才等来那块刻着“聂曦”的墓碑。这六十三年的沉默里,藏着一个民族最痛的伤口。 那些年台湾街头贴满通缉令,聂曦们连咳嗽都要压低声音。他们用化名活着,用假身份娶妻生子,真实姓名只能写在给死党的绝笔信里。表妹杨韵清冒险领骨灰时,管理员嘟囔着“又是共谍”,随手把编号牌扔进积灰的木盒。 高秀娟的经历不是孤例。根据党史研究者统计,1949年后赴台潜伏人员超一千五百名,近三成至今找不到亲属。他们的档案被标注“未婚”“无嗣”,实际却是妻子在江西老宅守着油灯,儿子被同学骂“特务崽子”不敢还嘴。 你看那泛黄的遗书,“别姓聂”三个字洇着血泪。他怕孩子被牵连,却不知这句诀别让儿子终生困惑——为什么父亲连姓氏都不愿留给他?直到六十三后墓碑立起,一家人才在黄土下完成迟来的团圆。 英雄的代价从来不只是枪声响起的那一秒。聂曦错过儿子的第一步走路,高秀娟在寒冬独自修补漏雨的屋顶,这些琐碎的煎熬比就义更摧残人心。我们常歌颂战场上的冲锋,却忘了沉默的坚守同样震耳欲聋。 那些藏在历史褶皱里的故事,正随着见证者老去而消失。去年某档案馆收到一箱烧毁半边的日记,主人是位自称“老陈”的台东渔民,日记最后一页写着“秀英,带孩子们改嫁”。或许永远没人知道秀英是谁。 当我们在纪念碑前献花时,该记得有些牺牲无法刻在大理石上。它们散落在破旧的户口本里,藏在邻居的闲谈中,飘在老家院子的桂花香里。这些碎片需要被拼凑,否则历史的真相永远缺了一角。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聂曦的妻子高秀美于2022年10月在福州台江老宅里安详离世,享年99岁。1
【60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