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罗京,去世多年后,母亲患上老年痴呆,妻子带着儿子改嫁了一位富商,可是儿子的坚持让人泪目! 2024 年央视演播厅,《新闻联播》经典片段重播正进行。 罗京沉稳的播报声透过音响传出,观众席上的罗疏桐攥紧手机。 屏保是 2008 年父亲举着奥运火炬的照片,火焰的光芒映在年轻的脸上。 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望着自己的眼神,指尖轻轻摩挲屏幕,眼眶泛红。 身旁的母亲刘继红悄悄递来纸巾,两人相视一眼,满是默契的思念。 1985 年北京某高校教师家中,罗京提着水果登门拜访。 说是看望恩师,目光却总不自觉飘向一旁的刘继红 —— 比他小 5 岁的学妹。 “罗京师兄,你上次说的播报技巧,能再跟我讲讲吗?” 刘继红主动开口。 罗京立马点头,从专业聊到爱好,越聊越投机,临走时还约好下次一起去图书馆。 后来他常以 “请教老师” 为由上门,恩师看在眼里,笑着打趣:“你是来看我,还是来看继红啊?” 1990 年罗京与刘继红的婚房里,灯光温暖。 刘继红正帮罗京整理第二天要播报的稿件,把重点内容用红笔标出。 “你呀,每次都把稿子改得密密麻麻,可得注意眼睛。” 她轻声叮嘱。 罗京从背后抱住她:“有你帮我整理,我才能安心上镜。” 结婚 6 年后,儿子罗疏桐出生,罗京翻遍唐诗,最终取 “居高声自远” 中的 “疏桐” 二字,寄托对儿子的期许。 2000 年央视演播厅后台,年轻主播紧张地背着手稿。 罗京看到后,走过去递过一瓶水:“别慌,把稿件当成和观众的对话,放松就好。” 他还当场示范,如何调整语速、把控情绪,手把手教后辈处理突发情况。 “罗老师从不摆架子,有他在,我们都觉得踏实。” 后来这位主播回忆道。 而这样的提携,罗京做了 26 年,帮助过的后辈不计其数。 2008 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现场,罗京高擎火炬。 彼时他已确诊淋巴癌,癌细胞扩散带来的剧痛让他额头冒汗,却依旧挺直脊背。 “一定要跑完这段路,不能辜负这份使命。” 他在心里默念。 传递结束后,他才悄悄去医院治疗,对同事和家人只字未提病情。 刘继红后来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当时的止痛药,才知道他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2009 年北京某医院病房,罗京握着儿子的手。 他的身体已极度虚弱,却还是强撑着说:“疏桐,要做个有担当的人,照顾好妈妈。”罗疏桐咬着牙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掉下来 —— 他知道父亲不希望看到他软弱。 6 月,在度过 48 岁生日后不久,罗京溘然长逝,临终前,目光始终停留在妻儿身上。 葬礼上,刘继红数度哭到晕厥,罗疏桐扶着母亲,小小的身影却透着一股韧劲。 2012 年刘继红的新家里,她正帮罗疏桐收拾去美国留学的行李。 “到了那边要照顾好自己,记得常给奶奶打电话。” 她叮嘱道。 此前她带着儿子改嫁富商,虽遭部分网友非议,却也在家人的支持下慢慢走出抑郁。 “你爸爸希望我们好好生活,我们不能让他失望。” 她摸着儿子的头说。 罗疏桐点头,把父亲的播报录音存进手机,想家时就拿出来听。 2020 年美国某大学毕业典礼上,罗疏桐作为优秀毕业生发言。 他提到父亲的教诲:“做人要像新闻播报一样,严谨、真诚、有担当。”毕业后,他从事媒体相关工作,像父亲一样兢兢业业,凡事追求极致。 每年回国,他都会先去父亲的墓碑前,讲讲自己的近况,就像父亲还在身边一样。 而对于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他也会跟着家人一起,说 “爸爸去国外出差了”,守护老人的晚年。 如今,刘继红的生活平淡而安稳,偶尔会参加公益活动,传递温暖。 罗疏桐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时常翻看父亲的播报资料,汲取力量。 央视偶尔会重播罗京的经典播报片段,每次播出,都会引发无数观众的回忆。 “罗京老师的声音,是一代人的记忆。” 有网友这样评论。 而对于他的家人来说,这份记忆更是心底最深的牵挂,支撑着他们带着爱与勇气,继续前行。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罗京去世12年,曾经哭到晕厥的妻子改嫁富商,如今生活……)
69岁杨亚洲再出手!用7年憋出《沉默的荣耀》,把倪萍儿子从病魔手里抢回来后,他让
【10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