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北京需要

霁雾阙任 2025-10-20 11:59:34

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北京需要一个“典型案例”,来向全世界宣告一条新铁律:在美国对华的科技战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而所有“帮凶”,都将付出比美国更惨痛的代价。     10月,荷兰政府突然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下手,冻结资产、接管股权、连中方高管都给撤了,说是“担心技术外泄”。     这理由听起来挺冠冕堂皇,但谁都明白,这其实是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的又一招,荷兰不过是跟着起哄。   问题是,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反应速度,也没想到这次中国一点都没打算忍。     没谈判、没豁免,直接掏出反制措施,让荷兰尝到了比美国还疼的滋味。   早在2023年,他们就紧跟美国步伐,先把深紫外光刻机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后来连极紫外光刻机也禁了,甚至连已经卖出去的设备都不让维修。     那会儿,中国还算客气,阿斯麦的营收有三成都来自中国市场,外界都以为荷兰会有所顾虑,不会玩得太狠。     到2025年9月底,他们借着美国提出的“穿透规则”,只要母公司被制裁,子公司也得遭殃,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把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的股份交给所谓的“第三方托管”,还停掉了中方CEO的职务。   问题是,安世半导体的核心工厂、研发团队、供应链,全都在中国。     荷兰这一套“接管”操作,看着威风,其实就是抢了个空壳子。     外界很快就看穿,这根本不是安全问题,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操作,把国际规则当成了儿戏。     荷兰之所以敢这么干,无非是仗着有美国撑腰,觉得自己手上还有张“光刻机牌”。     但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只能挨打的时代。   事情刚一出来,中国商务部立刻表态,说荷兰“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侵犯中国企业合法权益”,随后直接放大招,发布出口管制令,禁止安世半导体出口在华生产的产品和组件。     这一下,荷兰政府懵了。     安世半导体的生产线停摆,供应链全断,连德国几家汽车厂都被波及,芯片断供,生产受影响,气得直跳脚。     荷兰这才发现,原来他们抢来的不是“资产”,而是个烫手山芋。     更让荷兰政府尴尬的是,自家的王牌企业阿斯麦都开始“反水”。   阿斯麦早就因为限制对华出口,市值蒸发了六百多亿欧元,国内舆论压力大得很。     眼看政府还要进一步禁止14纳米制程的DUV光刻机,阿斯麦直接不干了。     10月15日,他们高调宣布推出一款“新型号”光刻机,通过技术调整,既符合法规,又能让中国客户用上7纳米工艺。     还计划在苏州新建技术服务中心,投入5亿美元备件保障售后维修。   这操作简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名义上遵守政策,实质上给中国企业开了方便之门,也狠狠打了荷兰政府的脸。   面对压力,荷兰经济大臣也不得不松口,说要“重新评估管制政策”,还放话要与中方沟通。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次反制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立规矩。     美国一直想拉盟友搞所谓的“科技围堵”,但荷兰这次就是一个教训:跟着美国起舞,不仅赚不到钱,还得搭上自己的产业。   商务部这次的态度也很明确,中国不怕竞争,但不接受被当成“靶子”。     如今,安世半导体的股权还在托管,但荷兰那股嚣张劲儿已经没了。     这一连串反转,其实给全世界提了个醒:   在科技战这种博弈里,没有“两边都得好处”的事。     谁要是想着一边靠中国市场赚钱,一边帮美国卡脖子,最后只会被两头嫌弃。   中国这次的做法,说到底就是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规则要靠尊重才能维系。     谁愿意合作,大家就一起吃蛋糕,谁非要破坏规则,那就只能啃骨头。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观察者网

0 阅读:0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