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0月18日晚)报道:“德国央行行长:中国需要欧洲,胜过欧洲需要中国。德国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20 16:56:45

外媒(10月18日晚)报道:“德国央行行长:中国需要欧洲,胜过欧洲需要中国。德国央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纳格尔表示,欧洲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需要‘采取更具攻击性的方式’,以保护自身及企业的利益。”   这话听着掷地有声,可真要拿中欧经贸往来的实际数据一核对,就知道站不住脚。   他提的那种“更具攻击性的贸易方式”,说白了就是没摸透中欧经济缠结的紧密程度,纯属空谈——现在中欧之间的经贸哪儿还是“谁离了谁活不了”的单行道啊,根本就是拆不开的共生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先从最实在的贸易盘子说起,2024年一年里,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7858亿美元,这数字背后藏的是实打实的相互依赖。   对欧盟来说,中国早就是他们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咱们这边呢,欧盟也稳稳占着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的位置,没哪一方能轻易把对方从自己的贸易版图里摘出去。   纳格尔说欧洲该搞“攻击性”那套,可真要这么干,最先疼的恐怕是欧洲自己的产业。   就说德国汽车业吧,2024年的时候,大众全球销量的一半、宝马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奔驰36%的全球销量,全靠中国市场撑着——等于中国市场直接托着德国车企的大半边天。   更有意思的是,就算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超过三分之二的德国车企还盘算着加大在华投入,重点放在研发和扩产能上。   要是真像纳格尔说的“中国更需要欧洲”,这些车企犯不着一门心思往中国市场里钻吧?   要说比汽车产业更能说明问题的,得看战略资源这块儿。现在欧洲一门心思搞绿色转型,不管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还是人工智能,哪样都离不了稀土。   全球85%的稀土加工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欧洲自己倒是喊着要五年内实现40%的加工自给,还拨了225亿欧元专门扶持,可现实哪有那么容易?   稀土提炼不光技术复杂,环保成本更是高到离谱——在欧洲处理提炼稀土产生的废水,成本比中国这边足足高出三倍还不止。   法国倒是有建精炼厂的想法,可就算真把厂建起来了,没有下游的配套产业链,炼出来的半成品还得拉到中国接着加工。   德国车企早就看清了这点,悄悄跟中国稀土企业签了长期供货合同,毕竟真要是断了供,欧洲的绿色转型立马就得卡壳。   纳格尔只说要“保护欧洲利益”,却压根不提欧洲的绿色目标,其实早被中国的稀土产业链攥在手里了。   再看高科技贸易这块儿,更能戳破“中国更需要欧洲”的说法。2024年欧盟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中,有30%都来自中国,这部分货值就有1410亿欧元,比从美国进口的还多出7个百分点。   尤其是电子通信产品和计算机设备,中国差不多成了欧盟在这两类产品上的主要供应方。   欧洲对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里,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占了大头,但要说依赖度,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可一点不低。   就拿制药业来说,欧盟这块的出口量虽然不少,但主要市场是美国;可中国对欧盟的高科技出口,直接撑着欧洲的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升级。   这种互补性,根本没法用“谁更需要谁”来简单概括。 纳格尔选在华盛顿IMF年会上说这番话,其实挺耐人琢磨的。   之前德国经济研究所刚出过一份报告,说中国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欧洲产业界正犯愁呢,他这番话正好给这种焦虑找了个“外部原因”,本质上就是想靠制造对立来把欧洲内部的共识捏合到一起。   可现实是,欧洲自己出台的政策已经露了怯:2025年欧盟刚搞了钢铁进口配额削减,结果直接导致每辆乘用车的生产成本一下子涨了8%到12%,新能源汽车因为要用到特定钢材,受的冲击更严重,短期内钢铁产能缺口都快到120万吨了。   这种时候要是真对中国搞“攻击性贸易”,只会让欧洲车企的成本更高,在全球市场上更没竞争力,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全球经济的大盘子来看,中国和欧盟的经济总量加在一块儿,能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还多,2024年这一年,两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有33%——说直白点,就是全球经济的两台大引擎。   真要是照着纳格尔说的,搞“攻击性”那一套,不光中欧之间的贸易要受影响,整个全球贸易格局都得跟着乱套。   IMF早就预测过,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只有3.2%,本来就够疲软的了,要是这两台大引擎闹起别扭,最后遭殃的肯定是全世界的经济复苏。   中欧之间有竞争不假,但更多的是你中有我的依赖关系——欧洲的高端制造业要靠中国市场托底,中国的产业链升级也需要欧洲的技术支持,就连绿色转型这种大事,也得绑在一起干才有效。   真要是脱离现实搞“攻击性”动作,最后只会像攥着沙子似的,越使劲漏得越快。毕竟贸易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谁压过谁,这点不管是德国车企,还是中国的稀土企业,心里都门儿清。

0 阅读:401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