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荷兰公司发函给全球客户,要求不得擅自采购来自中国东莞测试和组装的产品,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20 16:56:51

安世半导体荷兰公司发函给全球客户,要求不得擅自采购来自中国东莞测试和组装的产品,否则无法保证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真实性,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震荡。   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2024年Q2报告显示,该企业70%的封装测试(封测)产能集中在东莞工厂,年处理芯片超120亿颗。   要把这事儿说透,得先扒扒安世的 “身份底细”。表面看是荷兰公司,实际上 2020 年就被中国闻泰科技花 330 多亿真金白银拿下了 100% 股权,这笔收购当年在国内半导体圈可是头一号的大动作。   但股权到手不代表啥都能说了算,这里面藏着个大隐患:核心技术和专利压根儿没随股权过来。   超过 15000 件专利全挂在荷兰公司名下,中方只能拿授权用用,想把晶圆工艺这类关键技术往中国迁,不光要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点头,还得有两名欧洲籍技术董事同意,欧盟的外资审查条例更是卡得死死的,等于从根上把技术锁在了欧洲。   更关键的是,核心的芯片设计在荷兰奈梅亨,晶圆制造放在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东莞工厂说白了只是 “最后一道工序” 的加工基地。   荷兰人提的 “技术标准问题” 纯属借口。东莞那厂子可不是小作坊,在黄江镇占地差不多 10 万平方米,光员工就有 4000 人,是安世全球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   要是真有技术瑕疵,怎么可能常年承担全球七成的封测活儿?   真正的猫腻在后面:荷兰政府 9 月 30 日就援引《货物可用性法案》接管了公司,还解除了中国籍 CEO 的职务,换上了外籍高管,紧接着就出了这封限制出货的函。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法庭文件早露了底,今年 6 月美荷就碰过头,美方明确说 “中国股东掌舵就有问题”,要求换 CEO 才给制裁豁免,荷兰这分明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   函件一出,产业链的连锁反应立马就来了。东莞工厂从 “双节” 假期结束后就开始限制出货,仓库里的芯片越堆越高,生产线没停,但出库量掉了一大截。   有员工说,10 月 20 日那周起不少岗位要上四休三,每月加班时间从七八十小时砍到四五十小时,原材料只够用到 12 月底。   工厂门口早就蹲了不少跨省赶来的客户,苏州来的两家客户坐高铁转车跑了 1000 多公里,晚上九点多到了就守在门口求货;深圳的贸易商也派了人天天蹲守,就为给下游客户一个交代。   分销商那边更着急,嘉华富昌的人都说库存告急,虽然原厂没官宣涨价,但市场上已经开始缺货提价了 —— 少了七成产能,供需平衡根本撑不住。   最慌的是欧洲的汽车厂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10 月 16 号特意发声明担忧。   安世的芯片主要用在汽车电子和工业设备上,全球 2.5 万多家客户里一大半是车企,可车规级芯片换供应商得先过认证,少则三五个月,可现在企业手里的库存大多只够撑两三周。   工业和消费类客户还好说,能赶紧找国内替代产品顶上,车企短期内根本绕不开这个缺口。   这也是荷兰经济大臣后来急着找中国谈的原因 —— 他们没算到自家制造业这么依赖东莞的产能,更没料到中国会直接出手管制。   有人纳闷,闻泰不是 100% 控股吗?怎么会被动成这样?这就得说当初收购的 “后遗症” 了:股权拿在了手里,但核心的设计、制造全在欧洲,东莞只负责封装测试,专利和技术决策权都被攥在别人手里。   但中方也没坐以待毙,闻泰科技已经启动 “独立自救”,拉上控股股东旗下的鼎泰匠芯晶圆厂,想试着自己代工生产;   商务部 10 月 4 号就发了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中国工厂出口相关产品,一下把主动权抢回不少。安世中国官微还发了公开信,说员工工资都是国内公司发,压根不受荷兰那边影响。   其实往根儿上说,这事儿跟东莞工厂的技术、知识产权半毛钱关系没有,就是全球科技博弈下的供应链较量。   荷兰想跟着美国切割中国产能,却忘了安世七成封测产能在东莞,中国市场还占了近一半的收入,欧洲市场才刚过两成,这简直是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现在闻泰已经在欧洲提起了诉讼,国内的 12 英寸晶圆厂也在加速建设,新一代 MOS 产品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了。   这场风波还没结束,但已经给所有跨国企业提了醒:供应链从来都是绑在一起的 “共同体”,单方面搞切割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只有把核心技术和产能真正攥在自己手里,才能在这种博弈里站得稳脚跟。

0 阅读:168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