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核心结论】
1.环比房价下跌1% 以上才会出政策
2.一线下跌更大 回归租售比
【9月房地产量价齐跌,但仍未到新一轮政策的临界点】
一、 引言:核心问题与结论
1. 当前市场背景
a. 市场目光聚焦于【四中全会】,等待【10月23日】公布的公报,以获取对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指引。
b. 行业内普遍关心房地产业。
2. 核心问题
a. 为什么九月末没有出台相关的房地产政策?
3. 核心结论(前置)
a. 判断一:【第四季度(Q4)也不会出房地产的政策】。
b. 判断二:尽管房地产市场有明显的下行压力,但用于决策的【官方数据】显示,市场情况【似乎没有到达出台政策的临界值】。
c. 这是一个“技术性结论”。
二、 房地产“量”的分析(销量数据)
1. 数据来源与图表
a. 【10月2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
b. 图表一(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月度绝对值):
i. 红线:今年 (2025年)
ii. 黄线:去年 (2024年)
iii. 蓝线:前年 (2023年)
c. 图表二(月度同比降幅):
i. 反映图表一中红线与黄线的差距。
2. 核心论点:【决策层出政策,并不以“量”作为核心判断依据】
a. 论据:观察去年的两个政策窗口(【517】和【924】)。
i. 去年5月出台政策后,市场实际上在转好(单月同比降幅在收窄)。
ii. 尽管市场在好转,【9月份竟然又出台了新的政策】。
iii. 这说明,决策层出政策时,并“不是以成交量的好与坏作为核心考量标准”。
b. 趋势:中国房地产销售情况在整体下台阶,这与人口、存量房比例提升有关,本身就应该下降。
3. 反驳“高基数”论
a. 观点:有人(包括外资机构)认为,去年Q4基数高(同比降幅很小,甚至为正),导致今年Q4在无政策干预下,单月同比降幅会【扩大到30%】(外资预测【超过20%】)。因此决策层应在9月提前布局。
b. 反驳:如果考量去年5月和9月的政策时点,会发现决策层似乎并不在意“量”这个指标,【“量”本身根本就不是最核心的考量标准】。
三、 房地产“价”的分析(价格数据)
1. 数据来源
a. 【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2021年 至 2025年9月)。
2. 分析“同比”(YoY)数据
a. 结论:【房价同比(YoY)也不是核心指标】。
b. 论据:
i. 去年5月时,同比表现“并不是特别的差”,但仍然出了政策。
ii. 去年9月时,同比降幅确实比较大。
iii. 当前:【同比降幅一直在收窄】。如果看同比,现在更不该出政策。
3. 分析“环比”(MoM)数据:【真正的核心指标】
a. 核心论点:【决策层聚焦的核心指标,是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环比变化】。
b. 原因:
i. 【环比的跌幅让大家的痛感非常的真切】。
ii. 环比数据能即时反映市场短期内的剧烈波动。
c. 举例:
i. 对于【100万】的房子,如果环比跌幅在【1%】。
ii. 意味着【一个月的时间就损失了1万】。
iii. 这个损失可能超过一个家庭的月收入,因此“痛感非常真切”。
d. 论据:
i. 观察去年的【5月】和【9月】。
ii. 在这两个政策出台的时间点,【房价环比(MoM)单月跌幅都比较大】。
四、 当前市场现状 VS 政策干预的“临界值”
1. 当前数据 (2025年9月)
a. 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平均):【-0.7%】。
b. 70城新房价格环比跌幅(平均):【-0.4%】。
2. 对比分析
a. 如果将去年【517】和【924】政策出台时的环比跌幅作为一条“政策底线”(临界值)。
b. 【我们现在(-0.7%)距离当时的跌幅,仍然有比较明显的空间】。
c. 结论:决策层仍然认为,【我们目前的房价环比跌幅,是没有达到一个难以承受的“痛感”】。
五、 市场与政策展望
1. 市场基本判断
a. 【市场弱而不倒,政策托而不举】。
b. 从数据看,现在似乎都不太需要出政策去“托”。
2. 第四季度(Q4)展望
a. 销量(量):
i. 决策层知道去年Q4的高基数。
ii. Q4销量同比降幅可能面临【将近30%】。
iii. 届时,【舆论宣传】会更倾向于说“去年高基数”导致,让大家“不要过度惊慌”。
b. 政策(价):
i. 出政策时机:直到房价环比跌幅【再次达到】去年5月和9月那样的(更深)水平。
ii. 个人判断:房地产已调整四年多,未来【很难在官方口径下】看到(像去年那样)快速的环比跌幅。
iii. 最终推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房地产不会有所谓的“大招”这种新政策出台】。
3. 未来路径
a. 房价将以一个所谓的【“陡坡缓降”】的路径,去上演持续的下跌。
b. 下一个政策窗口期:可能需要等到【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
六、 当前市场特征:一线城市领跌
1. 特征
a. 二手房价格环比变化中,有一个鲜明特征:【我们又再次看到一线的房价在领跌】。
b.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三到四个月】。
2. 原因
a. 各个城市的房价正在向其【租金回报率】(即资产价值本身)去回归。
b. 一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相对更偏低,所以其【价格修正的力度可能会更加大一些】。
10xxx88
支撑购房需求的三大要素(市场饱和程度、经济即购买力、人口)目前全部处于弱势,短期之内想要逆转根本不可能,尤其是第一条,市面上这么多老房子咋办?如果给你拆迁换新房,随着老一辈人的房子逐渐传下来,那今后就更没人需要自掏腰包买房了,就只能改收税了;如果减少拆迁补助,降低土地回收再利用成本,那老房子就得贬值,总之横竖都是利空,这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转型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调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