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是也往最坏的方向去准备,那就不必哭着喊着要求会谈了。最坏的情况,无非也就是硬脱钩嘛,美国都喊了好多年了,硬脱钩是什么后果,美国想必是很清楚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把账算明白之后,开始后怕了。这种后怕不是现在才有的,从上届拜登政府那会儿就已经露苗头了。还记得当时的国务卿是布林肯,一开始也是调子拉得老高,又是搞制裁又是划红线,可真要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又突然软下来,哭着喊着非要来谈。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清楚,所谓硬脱钩、各过各的日子,根本就是行不通的幻想。这些年美国不是没试过各种手段,从加关税到搞技术封锁,从拉小圈子到打贸易战,可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发现自己反而被架在半空,下不来了。 现在该轮到美国好好琢磨了,接下来要怎么谈,该拿出什么样的姿态,关键是要做什么样的决定,这些都得想清楚。咱们愿意坐在谈判桌前,其实就是在给已经被逼到墙角的美国一个台阶,帮他们下这个迟迟不敢下的决心。 要知道,硬脱钩这事儿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美国的产业链早就跟中国深度绑定了。就拿芯片行业来说,美国想把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结果自己国内的芯片企业先扛不住了,高通、英特尔这些巨头的营收直线下滑,不得不反过来游说政府放宽限制。 还有消费品市场,中国是美国很多企业的重要市场,苹果的iPhone有一大半销量来自中国,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撑起了全球一半的产能。真要是硬脱钩,这些企业首先就得遭殃,美股的市值都得跟着震荡。 美国农民更是深有体会,之前加关税导致中国减少采购美国农产品,大豆、玉米的价格一路下跌,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政府给的补贴根本填不上市场丢失的窟窿。后来就算想恢复出口,也发现中国已经把订单转向了巴西、阿根廷,供应链一旦转移,再想抢回来就难了。 技术领域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在新能源、5G、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美国想通过封锁遏制中国,结果反而倒逼中国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卖到了全球各地,5G专利数量占比超过40%,这些都不是美国能轻易卡住脖子的。 美国政府不是没意识到这些问题,只是之前一直不愿意承认,总想着用霸权手段逼中国让步。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国内的企业和农民不断施压,要求政府改善对华关系,恢复正常贸易;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遏制中国的战略,怕被国内的强硬派指责。 所以才有了现在这种矛盾的局面,一边喊着要竞争,一边又忙着要会谈;一边搞制裁,一边又希望中国能买更多美国产品。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说到底还是因为美国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也没搞明白现在的国际格局早就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咱们一直说愿意谈,不是因为怕美国,而是因为知道合作共赢才是正道。现在的世界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硬脱钩对谁都没好处,只会两败俱伤。美国要是真能想明白这一点,拿出诚意来,坐在谈判桌前平等对话,很多问题其实都有解决的可能。 可要是美国还是抱着居高临下的心态,想着用威胁、施压的方式逼中国让步,那就算谈了也没用。毕竟中国现在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了,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不会因为美国的几句狠话就妥协。 现在就看美国能不能过自己这一关,能不能放下霸权思维,真正以平等的姿态跟中国对话。咱们给的机会就在这儿,能不能抓住,就看美国有没有这个魄力和智慧了。要是继续犹豫下去,只会错过更多机会,最后受损的还是美国自己的利益。 毕竟时间不等人,中国的发展不会因为美国的阻挠而停下脚步,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在不断调整。美国要是再不清醒过来,等到中国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再想谈的时候,恐怕筹码就更少了。 所以说,美国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继续纠结,而是赶紧拿出实际行动,展现出真正的谈判诚意。只有这样,才能让会谈有意义,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走向两败俱伤的硬脱钩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