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下稀土大单,特朗普又要开第二枪,全球收到通告,中国被做局? 美国和澳大利亚

飞天史说 2025-10-23 15:45:26

刚拿下稀土大单,特朗普又要开第二枪,全球收到通告,中国被做局? 美国和澳大利亚刚刚签下一笔巨额稀土协议,紧接着又在哈萨克斯坦钨矿竞标上大显身手,特朗普架势十足,仿佛对中国“连发两枪”已经箭在弦上。 全球都盯着这波操作,媒体热议不断,特朗普一句“一年后稀土多到无法处理”更是把气氛烘托到极点。这场稀土争夺战看着风起云涌,后头却暗藏玄机。 表面上看,稀土矿产资源满世界都有分布,谁家都能挖,但真要玩转这门生意,靠的可不是“谁家矿多谁说了算”。中国这几年在稀土技术上的布局早已悄悄拉开了差距。 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精炼技术都在中国手里,这可不是随便买些设备就能学会的本事。 2023年稀土产业报告里早有分析,澳大利亚虽然矿不少,但矿石运来运去,最后还得上中国的生产线才能变成高纯产品。美澳这次协议,表面上看热闹,实际核心短板压根没解决。 美国对稀土供应的焦虑,其实根子还在技术和产业链环节上。自从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美方军工厂就有点坐不住了。 调查显示,不少美企都在抱怨供应链吃紧,关键环节还得靠中国。特朗普高调宣布矿产“大单”,看似要一举扭转局面,但离真正的技术积累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嘴上喊得再响,想在短期内甩开中国技术的“影子”,这难度比登天还大。 美国这波操作,说白了是在全球拉帮结派,想组建一个所谓“稀土同盟”。但现实却摆在那儿,美澳也好,美哈也罢,矿石归矿石,精炼和深加工还得看中国脸色。 美国拉着盟友搞合作,实际上这些盟友也离不开中国技术,最后容易沦为“形式主义”。表面上大家你来我往,背地里还是得靠中国的产业链兜底。 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也挺微妙,AUKUS协议之前就在两党斗争中被拉扯得七零八落。 稀土这事同样如此,共和党一心想“去中国化”,民主党却担心成本和产业可持续性,两派在资源战略上各有算盘,项目推进起来步履维艰。 就算特朗普拍板,也难保项目不会在国会里被拖成“马拉松”。产业链要重建,光靠嘴皮子不行,钱、人、技术一样都不能少。 说到底,特朗普这番操作,政治秀的成分明显大于实际需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TACO”绰号事件,其实也反映出他善于利用舆论造势,为自己“对华斗争”的形象加分。 哈萨克斯坦钨矿竞标,美国政府甚至抛出巨额贷款,把市场规则玩得明明白白,但在国际圈子里,这种做法被不少人看成“双标”的典范。一边高喊自由市场,一边又拿政策当武器,外人看着也只能摇头。 从长远来看,专家早就给美国泼过冷水。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指出,美国想要真正实现稀土自给,少说也得十年时间。 现在搞的这些“快闪”项目,就像英剧《是,大臣》里讽刺的那样,政客们更在意短期的舆论和选票,对产业链的深耕其实兴趣有限。 特朗普需要的是“胜利”的标签,用来缓解国内的各种压力,但面对稀土产业的复杂现实,这些动作只会让问题更加突出。 美国这轮“做局”,表面看似步步紧逼,其实漏洞不少。稀土产业的核心,不在于谁家矿多,而在于谁能掌控技术和全产业链。 中国靠着多年深耕,把稀土这张牌打得滴水不漏。历史上,类似的资源争夺战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年石油和芯片的故事都说明一点,单靠资源很难颠覆产业格局,最终拼的是技术和时间。 未来,特朗普可能还会继续在稀土问题上又打又谈,但归根结底,还得回到谈判桌上找出路。稀土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科技与时间的拉锯,不是你来我往地抢矿那么简单。 参考资料:与中企抢哈萨克斯坦钨矿,“特朗普政府有意动用非常规手段” 2025-10-22 09:41·观察者网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