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2025年10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各自发布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23 15:51:24

[太阳]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2025年10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各自发布了战报,俄方说打了140个目标,炸了137架无人机,乌方说打了108场仗,波克罗夫斯克一天就撞了45次,两边都说自己赢了,可地图上地没多一寸,镇也没少一个。 (参考资料:2025-10-22 财联社——俄称打击乌军事目标 乌称阻止俄军进攻) 先看波克罗夫斯克这处战场,自七月被俄军包围以来,市中心始终未能被攻占,值得注意的是,乌军仍能对当地火车站实施轰炸,这一现象直接说明乌军尚未被彻底切断补给线,仍可向城内输送物资。 再观察交战频率,八月期间日均交战四十七次,进入十月后依旧保持在日均四十五次,这样的作战模式完全不似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反倒更像两台机器在机械地重复攻击动作,缺乏战略层面的突破性进展。 至于这座城市的实际控制权,答案是双方均未真正掌控,局势陷入僵持,双方你来我往,战事迟迟没有尽头。 再谈双方的实际损失情况,俄方多次宣称已击落数万架乌军无人机,看似战果显著,但十月十九日,俄方境内奥伦堡的天然气厂遭遇袭击,车间燃起大火;此外,梁赞的炼油厂也已多次遭到轰炸。 能源设施作为一国经济命脉,却频繁成为攻击目标,足以看出俄方此前宣称的防空战果存在明显水分,乌军方面同样处境艰难,多布罗皮利亚在一次空袭中就有十一名平民丧生。 由此可见,战争并非某一方单方面发起攻击,而是双方都在承受苦难,尤其是无辜平民,无端卷入战火,承受着家园被毁、亲人离世的惨痛代价。 当前,双方的谈判进程陷入停滞,而背后支持乌克兰的大国也开始动摇。 美国国会内部对是否继续向乌克兰提供资金援助展开讨论,分歧逐渐显现;欧洲国家的处境更为艰难,德国的工厂因能源供应、战争影响等因素,承受着巨大的生产压力,正常运营受到严重干扰;法国政界则围绕对乌政策等议题争论不休,始终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从本质上看,乌克兰并非这些大国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更像是大国博弈中的一枚棋子,在有利用价值时被重视,一旦失去利用价值,随时可能被抛弃,自身根本无法主导局势走向。 再深入分析俄方宣称击落四万多架无人机的说法,其中存在诸多疑点,这些被击落的无人机大多是成本低廉的小型民用改装机型,乌军每天可投放数百架,整体投入成本极低。 但俄方为拦截这些小型无人机,需启动专业防空系统,单次拦截成本远高于无人机本身,长期来看,这种拦截模式对俄方而言属于“赔本买卖”,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这场战争已持续三年,期间的人员伤亡数量、基础设施损毁程度、难民流离失所规模,至今没有任何一方公布准确数据,但从战场实际情况判断,这些损失远超战争初期各方的预期,其造成的深远影响难以估量。 如今的战争形态已发生显著变化,不再以快速推进、正面突破为主要作战目标,而是进入“消耗战”阶段,比拼的是双方的持久作战能力。 随着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作战战术与防御体系基本失效,难以应对灵活多变的无人机攻击。 从未来局势发展来看,若美国停止对乌军援,乌克兰将失去关键的资金与装备支持,大概率无法继续维持正面战场作战,可能转向游击作战模式。 反之,若俄方因能源设施频繁遭袭、国内经济压力加剧,导致能源供应不稳定,民生问题恶化,可能引发国内民众不满,进而对俄方战事部署造成冲击。 十月二十二日公布的战报,更多是面向媒体的宣传内容,存在明显的“报喜不报忧”倾向,难以反映战场真实情况。 真正的战争痕迹,藏在奥伦堡气厂未熄的火苗里,藏在多布罗皮利亚一片狼藉的废墟中,藏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内关于援乌议题的激烈讨论里,也藏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各国代表的争吵声中。 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交战数字、摧毁装备数量等数据,看似直观呈现战局,却忽略了那些“沉默的声音”——失去家园的难民的无助呐喊,失去亲人的家属的悲痛叹息,被战火摧毁的城市里弥漫的绝望气息,这些才是战争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