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中国国籍,成为一名日本人,就是为了打败中国队”,而她的父亲则公开回应:“我没有你这个汉奸女儿,即使你跪地求我,我也不会原谅你。” 同样是运动员更换国籍,为什么游泳小将杨旭远赴澳洲,大家多是惋惜,而前中国垒球名将任彦丽投奔日本,却被永远地钉在了“叛徒”的耻辱柱上? 这事儿远没那么简单,不是一句对错就能讲完的,是她的个人选择、她脱口而出的话,还有她那个特殊的家庭,一起卷起了一场至今无法平息的风暴。 如果把所有感情色彩都拿掉,单看一个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任彦丽在1995年的决定,其实有她的逻辑。她曾是中国的垒球队长,响当当的“亚洲重炮”,但当时已年近三十,国内新人辈出,竞争压力山大。 这时候,日本垒球界的“教母”宇津木妙子向她伸出了手,许诺了绝对的主力位置和顶级的训练资源。对一个渴望在赛场上多留几年的老将来说,这诱惑太大了,多年后她自己也解释,当初就是想延长运动生涯。 可问题是,这事儿从一开始就踏进了雷区,在集体情感和民族记忆这本大账面前,个人的职业算盘显得太轻了。当她脱下那身代表国家的队服,选择日本时,无论理由多充分,她就已经触碰了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真正让她和过去彻底决裂的,不是她换了国籍,而是她之后说出的一句句话,是她亲手把这件事,从一个运动员的正常流动,升级成了对昔日祖国的公开叫板。 1998年的曼谷亚运会是个转折点,她披着日本队的战袍,亲手把过去的中国队友们送下了领奖台。赛后,她那句“我来日本就是为了打败中国队”震惊了所有人,更别提还补了一句,说中国队根本不是对手。 这些话就像刀子一样,瞬间把体育的温情脉脉撕得粉碎,后来,她在开幕式上举起日本国旗,又在2004年奥运会后再次宣称,“能代表日本赢中国,觉得特别骄傲”,一步一步,她亲手把自己打造成了那个“背叛者”的形象。 对比之下,杨旭的选择就一直停留在个人层面,他去了澳洲,只是安安静静地比赛,从没把枪口对准过祖国,所以也就没掀起什么波澜,任彦丽却选择了最主动、也最伤人的方式。 这起事件最终之所以演变成无法调和的悲剧,根子在于,她的选择精准地撞在了那道最深、最痛的历史伤疤上,而她的家庭,不幸成了这道伤疤最具体、最惨烈的写照。 她去的是日本,一个在中国人情感记忆里无法和澳大利亚画等号的国家,更要命的是,她的父亲任伟凯,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这位父亲曾经为女儿代表中国出战而无比自豪。 现在,女儿竟代表日本来对抗中国,老父亲彻底崩溃了,那句“我没有你这个汉奸女儿”的公开宣言,震动了全国。他宣布断绝父女关系,气到生病,甚至到2004年去世时都没有原谅她,父女俩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这场家庭的彻底决裂,让任彦丽的风波,完全被拽进了“国仇家恨”的剧本里,她后来改名“宇津木丽华”,特意留下了代表中国的“华”字,但在如此惨烈的现实面前,这个“华”字显得苍白又讽刺。 据说,她现在独自在日本生活,境遇孤独不易。近期有消息说她希望回国养老,但那段历史刻下的烙印,恐怕是一堵她永远也翻不过去的墙。她终究要为自己当年的每一个选择,承担全部的后果。 信息来源:凤凰体育 中国队长入日本籍 抗战老父亲死不原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