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活法太多了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没有活力,身体和心理上都十分“脆皮”, 说不得打不得,其实是因为他们活在一个狭小的罩子里,“活动”受限。 不是被圈在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就是沉浸在虚拟的网络里,不是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就是往返于家和兴趣班之间。 在逼仄的环境里,只容得下学习和上网。 如果刚好擅长学习,在这个环境里可以活得得心应手些,否则根本施展不开拳脚。 蜷缩着长大的孩子总是淡淡的,很难对周遭产生兴趣,也很难完完全全开心。 大人也有这个问题。 为将来的各种问题焦虑,也被社交平台虚拟、无效的信息冲击,错过身边具体的可感的小事。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提出一个词叫“重建附近”,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把自己作为中心,向外延伸500米,与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构建属于自己的小生态。 关注自己的附近,感受烟火气,多和现实联结,是能感受到“活人感”的。 作为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线上操作来解决的时代,只要我们不想,确实可以不和身边的人产生联结。 不过,人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接触过、看过大量的人。 这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能告诉我们,同一件事,哪怕同一立场的人类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不论哪一种人,都在生存、呼吸。 根本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人的活法太多了,且不管怎么样都活得很好。 世界之大、人类样本之广泛,可以毫不费力向我们展示何为海纳百川,消除对未知的恐惧,也能够发展出成为自己的勇气。
人的活法太多了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没有活力,身体和心理上都十分“脆皮”,说不得
生活微观察社
2025-10-23 18:22: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