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是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之前为了抢苹果的产线,印度可是下了血本,又是搞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又是借着美国对印度进口手机零关税的便利,硬生生把苹果从中国撬走了8条产线。 光是苹果的核心代工厂鸿海,就通过新加坡子公司砸了15亿美元到印度子公司,班加罗尔的新厂更是投了26亿美元,计划一年造两三千万部手机,加上塔塔集团接手的厂区,印度苹果相关厂区总面积都超过400万平方米了,比深圳龙华厂还大。截至2025年3月,印度组装的iPhone总价值都冲到220亿美元了,同比涨了近60%。 就在苹果和代工厂们砸了真金白银,产能刚有点起色的时候,印度突然掏出了1961年的所得税法,说不能只按印度本地的营收交税,得算全球营业额的总账。 其实印度早就靠这招收割过不少外企,当年沃达丰收购和记黄埔的印度资产,就被印度用这部法律追征 20 亿美元税款,官司从印度最高法院打到国际仲裁,拖了十三年才结束,最后印度还得赔人家五百多万美元。 还有德国大众,前段时间刚被印度开了14亿美元的天价税单,理由是“零部件分批进口避税”,哪怕大众说这模式2011年就获了许可也没用,现在连零件都被海关扣了,供应链直接卡壳。韩国起亚也没逃过,被追征1.7亿美元,这操作都一个样。 苹果现在是骑虎难下,毕竟投入太大撤不划算。虽说印度工厂的良品率还比中国低10个点,郑州富士康能做到98%以上,印度这边也就 85% 左右,Pro系列高端机型还造不利索,核心零件本土化率才35%,离60%的目标差得远,但架不住已经砸了几十亿美元进去。印度就是看准了这一点,知道苹果不可能轻易跑路,才敢翻出几十年前的老法律加码征税。 说白了,印度这就是典型的“关门打狗”,先用政策红利把外资骗进来,等企业把根基扎下了,再用法律武器收割。 毕竟现在印度经济压力不小,财政正缺钱,对着苹果这种肥羊下手最省事。只是这波操作下来,以后再有外企想往印度搬产线,就得先掂量掂量 1961 年那部法律的分量了,毕竟谁也不想成下一个被割的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