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许世友因故被关押,一日,他收到妻子的来信,这可是他久盼的消息啊,打开信看后,他却马上火冒三丈,在信件上写下四个字:坚决离婚! 1937 年冬天,延安的窑洞里。许世友手里攥着一封皱巴巴的信。信上就四个字:坚决离婚。这封信,是写给他最疼爱的妻子雷明珍的。 写完信,这位在战场上从来打不倒的猛将,这时候却瘫坐在土炕上,没了往日那种精神头。以前那么恩爱的革命夫妻,咋就走到这步田地了?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历史波折? 1937 年的延安,正在搞批判张国焘分裂路线的运动。这运动的范围越扩越大,牵涉到了不少人。 许世友在抗大的会议上,客观说了说张国焘的历史功过。就因为这句话,他被安上了 “托洛茨基分子” 的帽子,还和三十多个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一起被关了起来。 被关在窑洞里的那些日子,许世友每天就靠着数墙上的裂痕过日子。身上的伤他根本不在意,心里最牵挂的人是妻子雷明珍。 雷明珍是四川达县的苏维埃女县长,当年长征的时候,她还帮许世友缝补过军装,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熬成粥给他喝。这份情,许世友一直记在心里。 他托了所有能联系上的人,就想让雷明珍来见自己一面,哪怕就说一句话也行。可盼了好久,没等到人,只等来了一封警卫员递过来的信。 接信的时候,许世友的手止不住地发抖。信里写着:“我决不会爱一个反动分子”。这句话像块重石头砸在他心上,这么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想不明白,当年入党宣誓的时候,雷明珍那么坚定地说 “永不叛党”,怎么现在自己落难了,她会选择 “背叛” 自己呢? 雷明珍这么绝情,不是一时冲动。那时候批张的运动已经扩大化了,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被平白无故地骂成 “张国焘余孽”,就连他们的家属也受到了牵连。 作为许世友的妻子,雷明珍承受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后来公开的档案里显示,她好几次被要求在 “革命立场” 和 “夫妻感情” 之间做选择。 在那个年代,“革命纯洁性” 被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雷明珍也许是害怕了,也许是想保住自己,最后选择站到了 “政治立场” 这边。 她在信里写:“为保持革命的纯洁性,咱俩一刀两断”。这句话不仅断了两人的夫妻情,也让人看到了那个特殊时期里人性的无奈。 许世友的愤怒,其实是来自心里深深的失望。他后来在自传里回忆说:“我可以忍受敌人的子弹,却受不了亲人的背叛。” 这种被最信任的人抛弃的痛苦,比任何刑罚都让人难熬。 就在许世友觉得日子没指望的时候,毛主席找到了他。毛主席知道许世友有军事才能,也清楚他对党是忠诚的,特意到窑洞里来看他。 当时在场的警卫员回忆说,许世友戴着沉重的脚镣,可还是挺直腰板站在那里,眼里满是不服输的劲儿。 毛主席没有责备他,反而摘下自己的军帽,对着许世友说:“世友同志,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们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这句话让许世友心里的那块坚冰一下子就化了。当毛主席亲手帮他打开脚镣的时候,这位打了这么多年仗的将军,竟然像个孩子一样掉了眼泪。 这次见面彻底改变了许世友的命运。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主席的胸怀,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担当。” 从那以后,许世友彻底和张国焘路线划清了界限,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里。 恢复自由以后,许世友回到了战场上,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成了让敌人听到名字就害怕的名将。而雷明珍,却慢慢陷入了悔恨里。 她好几次去找许世友,哭着求他原谅,甚至用死来逼他。有一次,组织想让两人和好,就把他们锁在了同一间屋子里。结果许世友一拳砸烂了门板,头也不回地走了。 雷明珍的自尊被彻底伤透了,最后离开延安,去了吕梁地区的一家工厂上班。他们俩婚姻的裂痕,不只是两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后,雷明珍的儿子许援朝想参军,却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被卡住了。走投无路的雷明珍,只好再一次给许世友写信求助。 许世友在信上批复:“子承父业,理所应当。” 他用实际行动,让人看到了他的大度。 后来许援朝成了一名优秀的军人,最后还当上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这或许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安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