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十条新规:严控考试排名,保障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 今日

天际自由游走的花朵 2025-10-24 11:29:51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十条新规:严控考试排名,保障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 今日,教育部正式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从学业减负、心理健康干预、家校协同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旨在缓解学生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核心举措:从考试源头到睡眠管理全面减负 1. 严控考试频次与难度,禁止成绩排名《措施》明确要求减少日常测试次数,科学设置考试难度,严禁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同时推进中考改革,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探索均衡派位招生试点,缓解升学焦虑。 2. 作业“减量提质”,设立“无作业日”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禁止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鼓励学校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从源头减轻学生负担。 3. 保障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推行“能出汗”的体育课全面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普及全员体育竞赛,延长课间活动时间,鼓励学校与社区共享运动场馆,通过运动释放压力。 4. 睡眠管理纳入健康监测,严禁挤占休息时间科学安排作息,保障学生充足睡眠,严禁要求提前到校或占用午休时间。睡眠质量将纳入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评价体系。 特殊群体关怀与心理健康支持 - 建档立卡帮扶特殊学生: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建立“一生一策”档案,在考试、升学等节点加强心理辅导和家访。 - 完善心理预警机制:推进建设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系统,每学年开展1次抽样监测,规范心理测评频次,强化危机干预。 - 家校社协同发力: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理性设定成长预期。 专家解读:以“小切口”推动系统性变革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措施》聚焦考试焦虑、睡眠不足、网络沉迷等现实问题,通过“体育强心”“睡眠安心”“家校共育”等举措,构建“预防—干预—支持”全链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网友热议: “终于不用再‘内卷’到深夜写作业了!” “体育课能出汗,孩子身心健康才能跟上!” 此次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问题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未来,如何将政策落地为切实可行的校园行动,仍需家校社持续协同发力。 (综合自教育部官网、新华社等)

0 阅读:51
天际自由游走的花朵

天际自由游走的花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