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就不会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对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特朗普最近又开始翻旧账了,把矛头对准了五十多年前的尼克松访华,他说要不是尼克松当年“释放”了中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美国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也不会面对一个这么强大的对手。 这话乍一听挺唬人,可稍微琢磨一下就能发现,这完全是在重新编排历史。 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这一幕被全世界的镜头记录了下来,很多人以为这是美国主动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当时的美国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局面里,越南战场上每天都在消耗巨额军费和年轻士兵的生命,国内的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抗议的人群,年轻人烧征兵卡拒绝参军已经成了常态。 更要命的是,苏联趁着美国陷在东南亚的功夫,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势力,从古巴导弹危机到中东局势,处处都在挤压美国的战略空间。 那个年代的中国日子也不好过,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上百万,珍宝岛上坦克的履带印到现在还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复原模型。 当时苏联领导人甚至公开讨论过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这种压力下,中国同样需要在国际上找到新的支撑点。 所以说,中美接触根本不是谁施舍谁,而是两个国家在各自困境中找到的共同出路。 基辛格那次秘密访华,带去的是华盛顿的焦虑和期待,谈判桌上双方连续开了几个通宵会,这要真是单方面的恩赐,哪需要这么费劲商量。 特朗普把中国的发展说成是美国打开大门的结果,这更是站不住脚。 中国今天的工业体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就开始建设自己的重工业基础,到七十年代初,原子弹氢弹都搞出来了,人造卫星也上了天。 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摸索出了一条路,从农村包产到户到沿海特区建设,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每一步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说美国给了机会没错,但把所有成就都归功于别人的开门,那就是看不起十几亿人几十年的努力。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一边说中美建交是个错误,一边又忘了提美国从中得到了什么。 两国贸易额从建交时的二十多亿涨到现在的六千多亿,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苹果手机卖得最好的市场之一就是中国,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量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 中国生产的日用品让美国普通家庭节省了大笔开支,这些实惠到了老百姓手里,可到了政客嘴里就变成了威胁。 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时候,整天说加关税能让中国屈服,结果关税最后都变成了美国消费者要掏的钱,超市里的价签一个接一个往上跳,衣服鞋子家电全都涨价,普通工薪家庭一个月多花几百块是常事。 反观中国这边,虽然出口受了点影响,但很快就把市场开拓到了欧洲和东南亚,产业链不但没垮,还变得更灵活了。 到了2025年,美国的通胀还没完全压下去,企业还在叫苦连天,特朗普却开始改口说贸易战不能继续打下去,但嘴上还是不肯认错。 他老是提美国工作岗位流失的问题,好像都是中国害的,可事实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就在持续下降,等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这个趋势早就形成了。 真正让工厂工人减少的是自动化生产线,现在美国汽车厂里的机器人比工人还多,这难道也要算到中国头上?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反倒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但这些从来不在特朗普的演讲稿里出现。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说辞就是为了选举造势,把国内的问题都推到外部,把复杂的经济议题简化成一句话的指责,这招在他的选民基础里确实管用。 美国现在基础设施老化,教育投入不足,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这些问题解决起来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见效,不如找个靶子来得简单。 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已经不吃这一套了,他们更关心自己能不能找到工作,房租会不会继续涨,学生贷款什么时候能还清,对于政客编造的外部威胁故事,兴趣并不大。 历史就摆在那里,档案可以查,当事人的回忆录可以读,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两国都是好事,几十年的合作让双方都获了益。 现在把这段历史说成是错误,把合作伙伴当成麻烦,这种思路本身就有问题。 中国的发展是历史进程的自然结果,不是谁能控制或者阻止的,与其抱怨别人太强大,不如想想怎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