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康在节目里又提“对大陆没好感”,这话背后,藏着他父亲赵振镕七十年前的两段经

周律鸣法 2025-10-24 14:56:06

赵少康在节目里又提 “对大陆没好感”,这话背后,藏着他父亲赵振镕七十年前的两段经历。   赵振镕是河南人,早年投身抗战,凭战功升到中校处长,管后勤时因好赌赢钱,得了 “赵百万” 的外号。可到了解放战争,他的军旅路走偏了。   1948 年辽沈战役,他带的后勤部队被围,没怎么抵抗就成了俘虏。解放军查过,他是文职、没血债,当场给了两块大洋路费,让他回家种地。换旁人早踏实过日子了,可他转头就往营口跑,混上国军的船归队了。   两年后海南岛战役,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开着拉物资的吉普车逃跑,车陷在水田里,被琼崖纵队的战士围住,第二次成了俘虏。还是老规矩,经过三天政策学习,又拿到了回家的路费。可他还是没回头,揣着钱直奔榆林港,挤上最后一批撤往台湾的船,连怀孕的妻子都带上了。   谁能想到,这两张 “释放证”,到了台湾成了麻烦。宪兵一看证件,把他关了三个月审查,最后只安排了个看仓库的活,一辈子没再升官。   1950 年赵少康在基隆眷村出生,从小就听街坊议论 “那是俘虏的儿子”,上小学时还因为这话跟人打架。他后来回忆,父亲总蹲在门口叹气 “败军之将没脸面”,这话像根刺,扎在了他心里。   咱先捋清楚,解放军对赵振镕,真没话说。两次被俘,没打没骂,还给路费让回家,这是多大的恩情?可赵振镕呢?拿着活命钱回头就上战场,继续跟解放军打。这不是 “忠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怕回老家被乡亲说闲话,更想靠着军装找回面子。   可赵少康偏要把这事扭过来讲。他在节目里说父亲是 “机智突围”,把两块大洋路费说成 “大陆的统战手段”,甚至编瞎话 “当时给的是馒头”,结果被网友翻出当年的释放凭证打脸,最后只能剪了节目片段。   他满脑子只揪着父亲那点 “受委屈” 的事儿,解放军给路费的宽待却半个字儿都不提,这不是忘了,是不敢提啊!一扯到这份恩情,他整天挂嘴边的 “恨大陆” 就成了没根儿的话,立马就崩了。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他还把这份 “恨” 当成了 “筹码”。做媒体时,骂大陆能拉收视率;回国民党后,喊 “反中” 能抢话语权。   嘴上说 “不统不独”,转头就呼吁美国卖武器给台湾;一边盼着大陆买台湾的水果,一边又骂 “大陆渗透”。这算盘打得太响,拿父辈的旧事煽动对立,自己踩着流量和矛盾往上爬,跟他父亲当年在赌场耍小聪明的性子,倒有几分像。   最讽刺的是啥?赵振镕河南老家的乡亲,现在靠着大陆的发展过上了好日子;当年优待他的解放军,如今还在守护两岸的安宁。   可赵少康呢?把父亲的 “挫折” 当成自己的 “政治资本”,在节目里翻旧账,却忘了那两张释放证上的字。清清楚楚写着,是谁给了他父亲两条活路。   有人说这是 “代际创伤”,可依我看,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打输了就是打输了,解放军给活路是情分,不是亏欠。赵少康心里门儿清,可他不敢认,认了恩情,他 “反中” 的人设就崩了;认了历史,他靠骂声赚的好处就没了。所以只能攥着陈年旧事撒泼,把自己活成了 “靠恨吃饭” 的人。   赵家两代人的事,像一面镜子。赵振镕当年的执迷不悟,是时代里的糊涂;赵少康如今的刻意记恨,是利益里的算计。可历史不是任人改的。辽沈的战场、海南的水田,都记着解放军的宽待;基隆的眷村、台北的演播室,也藏着谁在说真话、谁在耍心眼。   现在的年轻人,早不买 “旧仇恨” 的账了。他们知道大陆的高铁快,知道两岸的水果甜,更知道打起来没赢家。赵少康还抱着父亲的旧证件喊 “对立”,不过是想给自己的野心贴金。可时代不一样了,两岸人要的是过日子,不是翻旧账。     参考信源:台湾媒体人:赵少康犯了一个严重错误,郑丽文当选几率大 2025-10-18 17:05·海峡网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