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退将点破关键:大陆的“心理负担”,从来都是同胞情不是软肋 台退将一句“大陆的心理负担没了”,比任何军事威慑都更戳人心。不是大陆没7分钟让台北断电的实力,而是“同胞”二字成了几十年里最沉的牵挂。就像哥哥面对叛逆的弟弟,哪怕对方在外勾结“小混混”、喊着要分家,也始终攥着“劝回来”的念头,没舍得下狠手。ECFA给台湾101亿美元实惠,自己只拿10亿;每年上千亿顺差往岛上送,海警执法时克制到让人心疼,这些哪里是生意,分明是掏心窝子的“补贴”。可这份真心换不来认亲,反而让半数人想彻底掰断血脉,大陆的“心理负担”,本就是主动扛着的同胞情,不是卸不下的枷锁。别错把大陆的克制当软弱,那层“怕伤着家人”的顾虑,是给台湾的最后机会。当“拯救家人”的剧本换成“清理门户”,不是大陆变了,而是有人亲手耗尽了最后的同胞温度。棋子终会被抛弃,等到雷霆手段落下时,再哭着认亲,早已晚了。 台退将这话戳中了最本质的问题——大陆的“克制”从来不是没能力,而是“舍不得”。谁都知道,大陆的东风导弹能精准覆盖台湾岛,海军舰艇常态化绕台巡航,电磁干扰能力足以让台北的电力、通讯瞬间瘫痪,可这么多年来,除了必要的军事演训,从没真正动过“硬手段”。为什么?因为每次按下“威慑按钮”前,想到的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岛上那些普通百姓——是高雄夜市里摆摊的摊主,是台南种莲雾的老农,是台北挤捷运上班的年轻人,他们没做错什么,不该为“台独”分子的野心买单。这份“怕伤着家人”的顾虑,才是大陆最沉的“心理负担”。 再看看ECFA带来的实惠,哪是简单的“贸易顺差”能概括的?台湾的面板、机械、农产品靠着ECFA关税优惠,每年省下几十亿成本,光2023年大陆就从台湾进口了近30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每天给台湾送8亿多美元。海警船在钓鱼岛附近巡航时,遇到台湾渔船,哪怕对方态度强硬,也只是驱离不扣船;大陆游客赴台游开放时,特意要求旅行社多安排去台南、高雄的行程,帮当地提振旅游业。这些掏心窝子的举动,台湾当局却装看不见,反而拿着大陆给的实惠去买美国的武器,喊着“抗中保台”的口号——就像弟弟拿着哥哥给的零花钱,去跟外人合伙欺负哥哥,这份凉薄,谁看了不心寒? 更让人无奈的是,台湾当局还在不断煽动“反中”情绪,把大陆的善意扭曲成“统战手段”,把同胞情说成“威胁”。他们告诉台湾年轻人“大陆会抢你们的工作”,却不提大陆每年给台湾创造的上百万就业岗位;他们说“ECFA是大陆的糖衣炮弹”,却不敢说没了ECFA,台湾的很多企业会直接倒闭。久而久之,真有半数台湾人被这种谎言忽悠,觉得“跟大陆保持距离才好”,可他们忘了,两岸同胞流着一样的血,说着一样的话,大陆的发展从来不是“威胁”,而是台湾最好的靠山——看看香港,回归后靠着大陆的支持,金融、航运业稳居世界前列;再看看澳门,旅游业的繁荣离不开大陆游客,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例子。 现在台退将说“大陆的心理负担没了”,其实是在提醒台湾当局:别再把大陆的同胞情当软弱,别再消耗最后一点血脉温度。当大陆真的卸下“怕伤着家人”的顾虑,那时候就不是“劝回来”这么简单了。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再多,也挡不住两岸统一的大势;“台独”分子喊得再凶,也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等到雷霆手段落下,那些跟着“台独”蹦跶的人,只会被当成“棋子”抛弃,而普通台湾民众,也会因为少数人的野心承受不必要的代价——这从来不是大陆想看到的,却是“台独”分子一步步逼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