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军航空母舰的舰长只是上校军衔?因为舰长说白了就是个开船的,开不开炮舰长说了不算,指挥权小到离谱。 航母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出去执行任务都是带着一个庞大的战斗群,里面有巡洋舰、驱逐舰、潜艇,还有上百架舰载机,这么一套能打能防的阵容,不可能让一个上校来全盘指挥。 再看看美军对航母舰长的定位,说穿了就是个“专业技术型”岗位,不是“战略指挥型”岗位。想当舰长得满足一堆苛刻条件:必须是海军飞行员出身,得有 3000 小时以上的飞行记录,在航母上起降次数得够 800 到 1200 次,还得先在两栖攻击舰这类大船上当过舰长,最后再经过两年专项培训考试合格才行。 “里根” 号航母前舰长克拉弗特上校就是个典型,他飞了 3700 小时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降超过 1000 次,还拿过金质飞行奖章,甚至有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学位,履历华丽到能闪瞎眼,但就算这样,他也只能管航母本身的事儿,战斗群的战略决策跟他没关系。 更关键的是,航母的火力开关根本不在舰长手里。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光舰载机就有七八十架,加上护航舰艇的数百个导弹发射管,打击范围能延伸到 1500 公里以外,但这些武器的使用权限被严格卡在战斗群层面。 美军有个“海军火力网”系统,所有目标信息、传感器数据都得汇总到战斗群司令部,经过分析判断后才能下达开火命令,舰长连接入这个系统的最高权限都没有。 从美军的军衔体系来看,上校本来就是管这种大型技术装备的“标配”。海军里巡洋舰、驱逐舰的舰长多是中校,两栖攻击舰舰长能到上校,而航母舰长定在上校,刚好比驱逐舰舰长高半级,符合航母“最大舰艇”的身份,但又比负责指挥编队的少将低两级,完美体现了“操作层” 和“指挥层”的区别。 要是给航母舰长授少将衔,反而会打乱指挥链,战斗群里就一个少将司令,总不能让舰长也挂少将肩章,到时候谁听谁的都分不清了。 而且美军培养一个航母舰长要20年,上校军衔刚好是这个阶段军官的合理晋升节点,既不会太高导致后续晋升空间不足,也不会太低显得不匹配岗位重要性。 再看实际操作中的分工,航母舰长要管的事儿早就被拆解得明明白白。全舰10个部门,从航海、轮机到航空、医务,上千号人的吃喝拉撒、设备维护、舰载机起降保障,每一件都得舰长盯着,光这些活儿就够他忙得脚不沾地了。而战斗群司令只需要专注于战略层面,怎么跟其他部队协同、怎么应对敌方威胁、怎么执行上级任务。 这种专业化拆分其实很合理,就像开飞机的机长不用管空管调度一样,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上校舰长管好“船”,少将司令管好“仗”,互不干涉又能高效配合。 所以说美军航母舰长挂上校军衔,根本不是看轻这个岗位,反而是把权责分得太清楚了。你想啊,要是让舰长既管开船又管打仗,既要盯着甲板上的舰载机别撞了,又要算着导弹该打哪个方向,不累垮才怪。 与其给个虚高的军衔撑场面,不如把权限卡得死死的,让舰长专心当好这个“超级大船”的管家,至于指挥打仗这种大事,自然有更高级别的将领来扛。这就跟大酒店的总经理管运营,集团总裁管战略一个道理,级别不同,管的事儿也完全不是一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