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北达京津 ,南抵沪宁杭 ,东接青烟威潍 ,西连太原、石家庄、银川,为何不能成为和徐州那样的高铁枢纽呢?归根结底就是城市太弱,让乘坐高铁的人都成了过客。 德州,虽然位于山东北大门,是京津入鲁的桥头堡,有京沪高铁、石济客运专线等铁路在此交汇,但整体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北,处于京津冀城市圈与济南城市圈的过渡地带,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战略地位不如徐州重要,难以形成像徐州那样广泛的辐射范围。 徐州是江苏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徐州人口达90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60万人左右。2024年GDP达9537.12亿元,财政收入达560.29亿元,拥有6所本科高校,其中还有一所双一流高校,三甲医院十几家,据说仅次于省会南京,综合实力很强。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承担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交通先行是其发展的关键战略,因此在高铁枢纽建设上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对于德州,是一个以农业、轻工业为主的中等规模城市,从各个方面来讲与徐州的差距特别大。德州人口548.28万人,比徐州少354万人,城区人口150万人左右,不及徐州的一半。另外,人口还在进一步的流失。2024年德州GDP4047.73亿元,不及徐州的一半,财政收入263.4亿元,也不及徐州的一半。如果看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德州跟徐州的差距会更大。即使放在鲁西冀东地区,德州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在很多方面甚至弱于邻居城市。 徐州已建成并运营多条重要高铁线路,形成了 “米” 字形高铁枢纽格局,除了京沪高铁、徐兰高铁外,还有徐盐高铁、徐连高铁等,这几条高铁在徐州东实现了完美的互联互通。徐州东站规模达到 13 台 28 线,日均有 400 趟列车发运,中转旅客约占 40%,运营效率高,枢纽作用显著。 德州建成了京沪高铁、石济客运专线,站台规模为 5 台 13 线,站台规模比较小。更主要的问题是京沪高铁与石济客专不能很好的互通,这一点远远不如徐州东。此外,作为铁路局的分界站,也限制了省内高铁的规划建设,虽然京雄商高铁、津潍宿高铁、济郑高铁近在咫尺,但无联络线与其互通,德商高铁以及德聊高铁至今依然停留在规划图里。 总之,高铁的建设需要强大的客流,归根结底取决于城市的规模。所以,城市的定位决定了高铁枢纽的定位。徐州,既是苏北的中心,也是淮海区域的中心,强大的综合实力也让徐州东成为地市高铁站的天花板。这一点,德州是远远不足的,还是城市太弱小了。另外,德州既不是珠三角也不是长三角,挨着省会很难再形成一个副中心城市,只能担当的是配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