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桓仁县60岁退休职工江某,借钱13万拒不偿还,败诉后竟找人伪造还款收据,诬告

笔尖下说法 2025-10-25 21:05:20

辽宁桓仁县60岁退休职工江某,借钱13万拒不偿还,败诉后竟找人伪造还款收据,诬告债主徐某虚假诉讼,导致徐某被刑事拘留29天。最终真相大白,江某因诬告陷害罪获刑2年,帮其作伪证的李某也因伪证罪被判10个月。本文结合案件细节拆解法律风险,梳理网友热议焦点,揭秘"欠钱反咬"的法律代价。 一、离谱操作:借钱不还反送债主进看守所 这事得从2016年说起,桓仁县的江某向徐某借了13万,还和丈夫一起打了借条,按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江某偏不按常理出牌。 2018年徐某催款无果起诉到法院,江某为了躲债,找了个叫李某的人伪造了3张还款收据,想假装钱已经还完了。但假的终究是假的,法院一眼识破,判江某夫妻俩必须还13万。江某不服上诉,结果二审还是维持原判。 败诉后的江某不仅不反思,反而想出了更恶毒的招。2019年10月,她拿着伪造的收据去公安局报案,说徐某是虚假诉讼,还指使李某去做伪证,谎称亲眼见证还款过程。就凭这假证据,公安局真立案了,转天就把徐某抓了,一关就是29天,直到后来取保候审,直到2023年案件才被撤销。 更讽刺的是,江某本身就有前科,2004年就因伪造印章被判过刑;而帮她作伪证的李某更不是善茬,盗窃罪、抢劫罪都犯过,是个多次坐牢的惯犯。这俩人凑一起,干出这种缺德事也算"臭味相投"。 二、法律拆解:诬告和伪证,后果有多严重? 很多人可能分不清江某和李某的罪名,觉得都是说谎骗人,其实法律上区别大了,惩罚也不一样。 1. 江某的"诬告陷害罪":主动设局害人 法院认定江某犯诬告陷害罪,判了2年。这罪名的关键是"捏造事实+意图让他人受刑事追究"。江某明知自己没还钱,却伪造还款证据,主动去公安局报案,目的就是让徐某被判刑,完全符合这个罪名的构成要件。 按照《刑法》规定,诬告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能判10年。江某导致徐某被刑拘近一个月,已经算"情节严重",2年刑期一点不冤。 2. 李某的"伪证罪":诉讼中说谎担责 李某被判伪证罪,判了10个月。这罪名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很明显:伪证罪是在刑事诉讼已经开始后,对案件关键事实作虚假证明。李某是在公安局立案侦查后,按照江某的指使作伪证,属于典型的伪证行为。 伪证罪最高可判7年,李某因为后来如实供述、自愿认罪,才获得了从轻处罚,少判了几个月。但有前科的人再犯罪,本身就会从重考量,所以10个月的判决也合理合法。 3. 关键提醒:民事纠纷别踩刑事红线 这案子给所有人提了个醒:欠钱不还只是民事纠纷,但如果像江某这样,为了躲债伪造证据、诬告他人,就会从"老赖"变成"罪犯"。现实中还有人用"赠与""投资"等说法狡辩,甚至造谣债主是"套路贷",这些行为轻则罚款拘留,重则追究刑事责任。 三、网友炸锅:这波判决太解气,老赖就该这么治! 案件曝光后,网友的评论一边倒,全在为判决点赞,也晒出了不少真实感受。 "真的太解气了!借钱的是大爷,要钱的反而被抓,这操作以前想都不敢想。好在法律没瞎,恶人终于受惩罚了。" "我以前也遇到过欠钱不还反被造谣的,当时没报警,现在后悔了。看来对付老赖就得硬气,保留证据及时维权。" "重点是江某有伪造印章的前科,这次还敢作伪证,明显是屡教不改。李某也是惯犯,俩人判刑就是警示所有人,说谎害人没有好下场。" "徐某太冤枉了,好心借钱出去,差点坐牢。虽然沉冤得雪,但这29天的损失谁来补?希望能再索赔精神损失。" 结论:借钱留证据,遇赖别手软,你怎么看? 这案子算是给"老赖"们敲响了警钟:想靠耍无赖、造伪证躲债?门都没有,反而会把自己送进监狱。同时也提醒大家,借钱给别人一定要写借条、留好转账记录,这些都是关键证据。 不过网友的疑问也很现实:徐某被错拘29天,能申请国家赔偿吗?江某除了坐牢,13万欠款还需要还吗?还有人说"老赖成本太低,就该让他们多判几年"。 你觉得这案子判得合理吗?如果遇到欠钱不还的情况,你会怎么维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49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